首个全程采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管理的农场测
广东省云浮市农业农村局于11月10日组织专家团队,对罗定市一处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进行了晚稻测产。这个由多方共同打造的示范基地,展示了无人机遥感信息获取与水稻养分管理技术的强大实力。
在这片220亩的晚稻种植示范基地中,种植品种为美香占2号。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新技术与传统方式的差异,基地特别设置了三种不同的种植区,分别是传统施肥区、三控加人工撒施区以及采用技术的三控加无人机变量施肥区。整个季节,这些区域的水分及病虫草害管理策略一致,且整季仅用药两次,全部采用无人机完成作业。
传统施肥区按照当地常规施肥习惯进行管理,而三控加人工撒施区则是根据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三控施肥技术”进行施肥节点和用量的确定。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三控加无人机变量施肥区,这里根据的无人机精准精准施肥管家决策处方图进行精准用肥管理。这一区域连片148亩,全程采用无人机自主航线飞行完成施肥和喷药作业,成为全国首个在水稻田间管理全程使用无人机的农场。
这一创新技术的核心在于变量处方施肥等精准农业技术,这是解决农业生产中肥料过量施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此次示范的无人机水稻长势遥感信息获取与精准施肥管理技术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志艳教授主持研制,技术流程包括无人机低空遥感、长势、施肥处方图生成和无人机变量施肥作业四个步骤。
通过无人机遥感“察颜观色”,专家团队可以快速获知水稻生长的营养状况,相比传统方式具有无损、快速、大面积等优势。结合专家知识和决策支持系统生成的施肥处方图,用肥方案更加精准可靠。采用变量施肥无人机执行处方图,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能将肥料精准“补缺”。无人机可自主起降,断点续航,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且肥料撒施均匀、用量精准。
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对比试验的测产结果表明,采用遥感模型施肥技术的水稻田块,亩均氮肥用量比传统施肥最大可减少30%,亩均增收节支可达百元。通过精准用肥,这项技术实现了稳产、节本、绿色环保的效果,发展潜力巨大。
这一突破性的技术革新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实质性的效益,更为未来的无人农场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日本美女机器人
- 首个全程采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管理的农场测
- 云计算影响力上升 微软仍是软件老大
- 搬运机器人的出现 动了产业发展的转变
- 高铁站行李搬运机器人:乘客你大胆地往前走
- 走近科学,无臂机器人是如何靠意念打砸玻
- 大学仕战略合作伙伴ABB的前世今生
- 百度最新AI战略:发力AR 砍掉无人机项目
- 手机NFC刷公交,为何不瘟不火
- 广汽云端导航告诉你,完美出行是一种怎样
- 大脑计算原理的发现为人工智能等提供理论基础
- 这台融合多个军工级技术的机器人被用来送披萨
- IBM首席科学家AlphaGo连1%的天分都没有
- 机器人编程和少儿编程的区别是什么
- 人工智能+物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智慧物
- 富士康工厂解雇6万名工人 用机器人取代真人
- 日本公司用人工智能帮人做金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