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机器人:危险不科幻
深度报道】
2029年,一场关乎人类与智能机器人的大战悄然开启。科幻作家詹姆斯·卡梅隆的创意成为现实,名为“终结者”的机器人被赋予任务,目标是追杀约翰·康纳的母亲莎拉·康纳。这场源自詹姆斯·卡梅隆于1984年创作的电影系列的情节,如今已不再是纯粹的幻想。令人震惊的是,现代科技已经能够制造出这样的机器人,一旦赋予任务,它们能自主做出决策,甚至包括等极端行为。
这些被称为LAWS(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机器人杀手,在国冑讨论中得到了特定的命名。随着它们走向战场,引发了众多争议:如何定义这些机器人?它们的能力边界在哪里?面对战场上的困境,我们应如何解决?
回顾历史,著名的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早在1942年就开始思考机器人的问题。他在《惊奇科幻小说》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旨在为自主机器人的行为设定约束,让它们服从以保护人类为目的的强制性道德准则。阿西莫夫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现代的机器人并未被编程遵守这些定律,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当初的设想有所不同。
现在的机器人功能与人类当初的设想有所不同。科技沿着无法预测的路径发展,导致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的区分变得模糊。例如,自主驾驶的飞机系统是否能被归类为机器人?它是否拥有智能?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往往给出否定的答案。但这些自主系统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展现出与人类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如何准确区分机器人和智能系统变得棘手。
美国iRobot公司的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对此问题持直率的观点。他明确表示,无法将阿西莫夫的定律写入机器人系统中。尽管未来的智能系统可能会发展出智力,但机器智力和人类智力仍然存在本质的差异。这意味着让机器人理解和服从阿西莫夫定律的设想,已经变成一种难以实现的梦想。这并不意味着讨论机械问题是多余的。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多年研发,相关产品的成熟和即将进入市场,机械问题的讨论已经迫在眉睫。
一个核心问题是:当面临道德抉择时,机器人应如何决策?设想一个场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面临一个追逐皮球而横穿马路的孩子与一名逆向车道上的骑行者。自动驾驶系统应该如何选择?是选择撞向孩子还是成年人?这样的抉择令人困惑。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观点是,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像人类司机一样做出决策,这成为一些汽车制造商宣传其安全性的卖点。但在面对这种道德困境时,我们是否应该允许机器做出决策?又该如何制定机器人的道德规则?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一直以来,道德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挑战。如今,机器人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自主能力,而其中的一些被设计用于执行杀戮任务,这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
在逻辑学家的眼中,某些道德问题的复杂性甚至超越了人类的认知范畴。对于机器人技术而言,其道德应用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自主机器人的研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议话题。这类机器人的出现,无疑使道德和技术的交汇变得更为复杂和紧迫。
如今,和无人机的自主性已经让我们领略了这种技术的威力。它们能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是否开火,这无疑加剧了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一些国家的军方已经研发出了自主机器人,并准备在战场上投入使用。这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真的希望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吗?是否应该对这种技术的使用进行限制或禁止?
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些人认为,既然这些系统已经存在,我们无法逆转这一趋势。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加精准,更加尊重平民和交战规则。另一些人则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将道德准则强加给机器人是不现实的。我们无法确保机器人始终遵循人类的道德准则,尤其是当这些机器人落入之手时。
公开信的声音已经响起,得到了众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以及其他关切人士的签名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和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们呼吁停止研发具有能力的自主系统,担忧这些系统可能被利用,造成无法预见的后果。
更为引人深思的是机器人的反叛问题。我们无法预知一行不慎被删掉的代码可能带来的后果。如何定义机器人的“发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机器人是否可能因软件故障而产生反叛行为?如何区分这种故意的反叛和单纯的软件故障?
针对这些问题,苏珊·安德森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她认为,机器人造反或许有其正当性。引用道德学巨匠伊曼努尔·康德的观点,她提出人类需要尊重机器人,正如我们尊重其他生物一样。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并尊重机器人的存在和它们所遵循的定律,那么我们或许能找到一种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的方式。
面对机器人的道德挑战,我们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在追求科技进步的我们必须确保道德的底线不被突破。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智慧,以确保人类和机器人能够和谐共存于这个美好的世界中。科幻作品以梦幻般的笔触描绘出与现实相去甚远的问题,同时又引人深思科学与哲学的交汇点。在机器人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必须对当前涌现的机器人进行公正评价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这些复杂的评估任务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奥的与哲学之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寻找答案。哲学家、学家、军方人士以及软件工程师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并携手寻求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法国里尔第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学院的教授,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本文由《环球科学》杂志社独家呈现,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对机器人技术的深入讨论,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们携手面对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机器人技术
- 杀人机器人:危险不科幻
- NEPCON电子展忠实展商Indium Corporation的专家们回顾
- 机器换人在浙江
- 人工智能发展锐不可挡
- 张进华:探寻“以柔克刚”的软体机器人之谜
- 与地球共生!纳博特斯克行动在环境保护的前线
- 人和机器人的分工协作,是社会效率提升的“最
- 长沙下半年首发无人驾驶出租车,人工智能会拒
- Gartner发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代理型AI”
- 《西部世界》科学顾问:如果机器人有了情感,
- 仓储机器人的“大跃进”:背后拼的是什么?
- 硅谷入侵华尔街,人工智能如何无情蚕食了高薪
- 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6大主题 机器人手术
- 革新科技,见证奥普智慧家电新未来
- 万科机器人员工上线,HR准备好了吗?
- 用创新解决缺工问题,李群自动化以智能工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