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机器人的分工协作,是社会效率提升的“最优解”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们极客们带来了无尽的刺激和憧憬,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在这众多忧虑中,一种特定的忧虑聚焦于未来社会的劳动力分配问题,担心大多数人类工作将被机器取代。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可能与我们的预想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将逐渐占据价值链上游的高附加值工作,而人类则将填补那些低附加值、低门槛的社会岗位。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所展现出的高效率刺激了社会需求的变化。
那么,何为效率?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学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框架。简单来说,“价值理性”关注做事的初衷是否正确,而“工具理性”则强调能否达成预期结果。人工智能在初期主要是“工具理性”的产物,专注于完成任务。但随着发展,人工智能将逐渐具备“价值理性”的思考能力,在权衡社会权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在“价值理性”一侧思考的趋势。以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例,它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控制基础操作,而是开始思考更为复杂的道德取舍问题。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家伊亚德·拉万指出,自动驾驶汽车在避让动作中的选择,实际上是在建立危险判别的独立标准和算法。这些算法的优化直接关联社会运转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拥有无与伦比的最优效率。它们不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干扰,因此在与人工的对比中达到了效率的最优。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难题往往源于我们的情感顾忌,而机器则不受此影响。面对任何问题,机器都能快速找到理论上的“最优解”。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曾谈到外在环境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在司法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辅助法官进行判决,不受情感干扰,只遵循事实和法律原则。这样的决策过程更加公正和高效。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重塑社会的劳动力分配格局,使机器和人类各自发挥优势。机器的高效和人类的创造力将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将成为调和“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重要力量,使社会更加公正、高效和和谐。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补:未来社会的价值重塑
一个优秀的法官,即便心知罪犯有罪,但若无法拿出确凿证据,便不会对其宣判。这种本我意识和职权操守间的矛盾,是人类面对复杂情境时的内心博弈。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判罚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机器在“工具理性”上的进步,伴随着维护正义的“价值理性”的实现。
以科大讯飞为例,其在语音智能评测方面的应用,如今已广泛运用于各地的普通话考试。在广东,甚至英语高考的口语考试环节,都由讯飞的智能机器人把关。这种替代,为我们提供了零出错、绝对完美的“工具理性”,同时也在社会效率上促进了公平“价值理性”的实现。
人类与机器,在优劣势的对比中,展现出了完美的互补性。对于人工智能而言,那些我们认为困难的事情,如高等数学、金融策略分析等,已被其轻松掌握;而我们觉得易如反掌的事情,如视觉识别、动态移动的物理动作、直觉和情感判断,却是机器难以企及的领域。
当我们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弱势时,会发现这正是人类数千年的生物本能——从灵活的肢体移动到“下意识”的视觉识别判断,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非学习的结果。这一点,对于需要构建数据模型、不断学习和优化的机器来说,是无法超越的优势。
以AlphaGo、Master与人类的围棋对决为例,机器背后的运算过程虽然无法看见,但其背后的DeepMind研究者黄士杰博士使得这一切变得可视化。“代为落子”,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越发达的经济体中,人们越依赖于简单的人工劳动。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人工劳动为产品构建留出了足够的信息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人们日益追求的个性化。而智能机器的介入,只会使产业链不断发展,技术升级降低成本,但人的技艺却源于最古老的学习规则,付出了必要劳动时间的人,成为了产品价值的最大来源。
说到未来,当人工智能深入到各个领域,人们或许会担心它会导致大量失业。真正的人工智能应用并非在于和人比体力、比灵活,而在于其强大的信息搜集与数据分析能力。就像手机刚出来时,人们只看到其通信功能,却忽略了它对整个社会的革命性改变。人工智能的未来,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用其独特的能力帮助人类社会解决发展上的难题。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某些职业时,我们更应关注其真正的应用领域。像无人机送货可能会取代部分快递工人的例子,这只是人工智能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而非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城镇化日益密集的未来社会,无人机送货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而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信息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互补关系将更加紧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在南方工厂中,机械臂的林立逐渐取代部分工人,但这并非人工智能的独自作祟。那些仅仅执行固定动作的机械,与我们所称的“智能”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自上世纪60年代起,机械臂就已开始作为自动化工人发挥作用。多年间,它们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增长,更催生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视觉上的观察和物理动作的动态移动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生物优势,就认为这些能力不可能被替代或不需要替代。实际上,人类的这些优势在短期内是无法被大规模替代的。未来有一天,当价值观不再仅仅是人类的专属时,人类将在个性化商品生产领域发挥无可替代的优势。人工智能将在社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成为不受外界干扰的完美社会“法官”,助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这样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
机器人技术
- 人和机器人的分工协作,是社会效率提升的“最
- 长沙下半年首发无人驾驶出租车,人工智能会拒
- Gartner发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代理型AI”
- 《西部世界》科学顾问:如果机器人有了情感,
- 仓储机器人的“大跃进”:背后拼的是什么?
- 硅谷入侵华尔街,人工智能如何无情蚕食了高薪
- 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6大主题 机器人手术
- 革新科技,见证奥普智慧家电新未来
- 万科机器人员工上线,HR准备好了吗?
- 用创新解决缺工问题,李群自动化以智能工匠引
- 人工智能与3D打印结合,或将成为新热点
-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设计师的工作?这篇总结超全
- 12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
- 我国推出新型刑事案智能辅助系统206,革新法律
- 极智嘉联合万邑通领航海外仓智能革新,加速中
- 云计算人工智能颠覆视频制作 科技巨头混战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