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可穿戴设备能否再次腾飞?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领域犹如一颗新星,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的可穿戴市场却乱象丛生,缺乏统一的标准定义。到底什么是可穿戴设备?其定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业界。在此背景下,2016年作为可穿戴设备集中爆发的一年,加快其标准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一场关于智能硬件标准体系框架及可穿戴设备标准化需求的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们以及众多来自政产学研界的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这一前沿话题。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持,气氛热烈。
会议上,孙文龙处长表示,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可穿戴产品作为一个可移动计算平台,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他指出,《可穿戴产品分类与标识》等三项标准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希望各位专家能将其作为一项事业,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侯建仁处长则从政策与产业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提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推动以创新驱动的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对于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满足人们的新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的重要部分,需要从数据、接口、协议等方面制定标准,做好互连互通、数据共享等工作。
刘大山副处长的分析更是深入到了行业发展的核心。他提到,随着ISO、IEC、ITU等国际组织的关注和研究,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作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标准化的需求迫切。他提出的三点标准化要求,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Intel、莱茵、阿里巴巴、京东方等企业的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在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会议的焦点集中在智能硬件标准体系框架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标准体系和未来工作规划上,为我国智能硬件标准体系研究,特别是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助力。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关于标准的研讨会,更是一次关于未来的展望。随着各界共同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穿戴设备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工业机器人
- 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可穿戴设备能否再次腾飞?
- 热点 埃夫特与阿里云共建智能机器人云平台
- 研究:到2025年十分之一美国家庭将拥有机器人
- 云时代 NAS存储依然热度不减
- 人类即将失去工作?机器人时代的重大考验
- 机器视觉将成为人工智能下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 人工智能要每天制作2000部视频 你捧场吗?
- 腾讯车联与中国天气网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精细化
- 微软亚洲研究院芮勇:人工智能将多角度切入人
- 互联网企业发力智能制造跨界合作是大势所趋
- 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开幕,百度智慧城市发展成
- 警方侦破全国首例利用AI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 阳光电源按下智慧能源技术发展的快进键
- AI还能识别什么?MIT宣布研发新型食物识别技术
- 机器人要取代人工酿酒?尚未普及但已成定局
- 中国机器人产业走到了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