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感情的机器人可以成为AI的下一步吗?
未来AI的新篇章:感觉与动态平衡引领机器人设计新时代
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一篇研究论文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机器人设计方法。这篇论文的标题为“感觉机器设计中的动态平衡和软机器人”,其背后两位主要作者,Kingson Man与Antonio Damasio,来自南加州大学的大脑与创造力研究所。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因为对机器人的未知而感到恐惧或不安。Man和Damasio并不追求制造具有人类感知的机器人版本,相反,他们致力于设计一种拥有稳态的机器。那么什么是稳态呢?简而言之,它指的是生物体保持恒定内部环境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动态平衡。
论文强调,感觉是身体生命状态的心理表达,在调节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作者们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机器人,让它关心自己的工作或想法。”简·科特斯在《医学日报》中提到:“如果构建一个能够感知自身存在及其所处环境的危险的机器人,那么现代AI大脑就能够发展出情绪和行为,这将有助于其自我保护和生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机器人需要参与到自身的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将在机器人的信息处理中注入一种基本关注。克里斯蒂娜·Daumann在Asgardia进一步了这个问题,她指出:“机器人的生存必须依赖动态平衡,机器人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从藻类到小猫的所有生物都必须调节其内部环境才能生存。”那么,能否设计出一种具有类似动态平衡能力的机器人呢?作者们认为,机器人的内部状态意识可能会演变出一种感觉,并使其变得更聪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研究者们将借鉴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什么选择软机器人技术呢?因为软质材料可以在压力下变形而不破裂,进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可以自我修复。这种“脆弱性”被作者们视为一种设计原则,并提议将其扩展到制造机器人的材料上。
嵌入在柔软材料中的应变仪可以对力进行定位,并在信号上对身体表面连续性进行分级干扰。这种策略的目的是“如何制造出充满人造感觉的机器”。尽管作者们认为机器人永远无法获得人类意义上的成熟内在体验,但他们的适当动机行为仍然会导致智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提升。
位于阿斯加迪亚的达曼表示,拥有感觉的机器人可以寻求最佳的生存状态。智能机器如果具有自身的脆弱性,就会以最小化威胁的方式行动。这样的机器可以学会设计新的保护方法,而不必依赖预先编程的解决方案。这篇论文为我们揭示了机器人设计的新方向,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