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加个限额就能更安全?图样图森破
关于支付宝限额的那些事
近日,微博热搜被一则关于支付宝限额的消息所占据。自7月1日起,许多用户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出现了年度限额提醒:“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当前月支付额度为每年人民币二十万元。”这一消息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其实,第三方支付的年限额并非新规。早在半年前,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就已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支付宝用户都享有同样的年度限额。支付宝将用户分为三类,仅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其转账、提现和消费的总金额一年不得超过一千元。若用户上传身份证或绑定更多银行卡,年度限额则可提高到十万元。只有那些通过支付宝缴纳水电费、购买机票、保险或使用芝麻信用等行为的用户,才能享受到最高的二十万元年度限额。并且,个人所有账户在此额度上是共享的,多开账户并不能解决问题。
尽管有网友戏言,“好像每年能花到二十万的人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混淆个人消费选择和消费限制的自由。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支付宝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来说,超过二十万元的额度也并非罕见,这无疑会对个人的消费和投资渠道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自由是选择渠道的自由,而非消费自由。受到限制的是“余额支付”,而非所有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例如,如果你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卡快捷支付,就不会受到这个额度限制。更深入地看,这一限制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为了获得二十万元的最高限额,用户需要通过支付宝进行线下身份验证,这实际上是将用户和资金向银行导流。
鉴于央行和银行之间的紧密联系,“偏向银行”的嫌疑在所难免。所有关于第三方支付的限制类监管规定都以“用户安全”为旗帜。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需要更高水平的监管,但仅仅通过设立年度限额来限制资金流向银行是否真的更安全呢?如果没有其他动作,仅仅设立一个限额可能会给人一种安全感——“最多损失也就二十万元”。这并不能真正提高安全级别。只要存在快捷支付,大部分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诈骗或盗刷都能发生。对此我们必须深感警惕。
设立年度限额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监管方式,也是一种引导资金流向的策略。如果我们希望通过设立年度限额来确保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用户资金安全,那就过于天真了。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发展,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并与这些新生事物共同成长。我们期待的是一个能让一元钱和一百万元都同样安全的未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和监管机构都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