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业追赶之路-市场应用规模第1
在制造业转型的大潮中,“机器换人”趋势愈发明显,特别是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连续多年引领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高达30%,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指出,经济型低成本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提升国产机器人在新增装机中的比例。自主品牌机器人系统集成在焊装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端领域的垄断局面。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迅猛,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增,年均增长率高达28%。无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巨头争相抢滩的市场。
尽管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仍存在瓶颈。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长期受制于外国企业。但好消息是,国内厂商正在积极攻克这些难题,努力推进这些零部件的国产化,这将有助于降低国产机器人的成本,提升其竞争力。
身处第三次高速发展浪潮的人工智能为新一代机器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集中在大数据、物联网、感知系统等领域,中国与国外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技术和市场应用空间上占据优势。这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17年预计将达到62.8亿美元。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预计今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过11万台。全球工业机器人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产业基地,全方位抢占市场高点。
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中国在核心零部件等问题上仍面临挑战。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受制于人,她担心这可能导致中国直接从国外进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甚至整机,使得庞大的中国市场拱手相让。
在机器人产业中,减速器作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本占据了机器人整机成本的高峰。当前,精密减速器市场大半被日本企业所占据。国外机器人在减速器上的成本控制在15-20万范围内,而国内机器人的成本却高达30万左右,几乎比国外机器人成本高一倍。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方面,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较低,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外的巨头厂商通过巨大的采购量和排他性协议获得优惠采购价格,一些工业机器人厂商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者。例如,日本的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安川和松下则是全球最大的电机制造商。这使得中国企业在采购零部件时面临高昂的价格,营业成本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推进。国内厂商已经开始攻克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难题,初步实现了控制器的国产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明朗。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中国在四大关键零部件领域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减速器国产化方面,一些国内企业如南通振康、苏州绿的、陕西秦川等已经开始在中低端机器人中应用。在伺服电机领域,国内企业如汇川技术、华中数控、新时达等也逐渐崭露头角。
左世全指出,当下国产零部件替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占有率较低,以及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尽管系统集成商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汽车自动化焊接等方面仍不敢轻易使用国产机器人,但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增加,可靠性的提高也指日可待。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正在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已经实现了小批量行业应用。例如,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的出货量和应用量的增长,都缩短了我国产业对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采购规模的增长和企业转型需求,产业链下游的龙头企业开始加快研发和自供机器人。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公司后,进一步加强了与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正在紧密结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形成新一轮的产业集聚。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认为,当前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大变革时代。传统机器人正处在一个由机器向人进化的重大转折点,新型设备正逐渐具备智能、智慧和灵活性。这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随着新一代机器人的崛起,将出现新的领军企业和行业标准。
随着人工智能的第三次高速发展浪潮的到来,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中国和全球几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这一新兴领域,大数据、感知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新一代机器人打开了无限可能。
科沃斯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钱东奇指出,真正的机器人是AI的完美应用场景,具备AI的机器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中国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等领域,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催生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如科沃斯、优必选、康力优蓝、Roobo等,通过技术推动产品迭代,迅速切入人们日常生活并逐渐发展壮大。他们的技术和产品相互推动,借助智能交互和特定场景整合,利用市场收益进行技术革新,快速步入机器人产业的第一梯队,实现了良性循环。
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家庭、社区等场景的广泛应用,为服务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已经在医疗、教育、烹饪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模式也不断丰富。
赵杰指出,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市场巨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针对养老、助残的行为辅助、个性化护理和照料看护机器人以及针对残障人士的智能假肢系统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报告预测,到2020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9亿美元。当前的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3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8%,这一增速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速。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正积极迎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革新,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技术的领跑和赶超。
机器人技术
- 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业追赶之路-市场应用规模第
- ChatGPT狂飙引发思考人工智能2.0如何重塑数字经济
- 上海机器人产业只能走高端路线
- 荣耀加冕-YonSuite荣获2024企业级AI最具竞争力商业
- 中美微软AI大比拼:小冰 VS Tay
- 3大升级,看卡萨帝的高成长性
- Formlabs 推出 Form 4:更快速、可靠的 3D 打印机,适
- ISHE 2018年度评选结果揭晓
- 解密:哪些技术在推动机器人发展?
- 汇聚显示行业智慧 2017中国(国际)平板显示产业
- 智能机器人大时代 真的要来了
- 物流机器人成熟于中国,反过来影响全世界
- 盘点:互联网+制造业六大特点三大问题
- 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 走好创新之路,为美好生活充电
- 浙江三招棋践行“中国制造2025”:质造+创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