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大时代 真的要来了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智能机器人已从科幻概念逐渐转变为现实世界的现实应用。在世界的最前沿,技术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而智能机器人则是这场科技革命的先锋。今天,让我们回溯这段历史,探索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早在1968年,全球第一台智能机器人诞生于世。它配有视觉传感器,能依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从那时起,机器人的概念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如今,“机器人”一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耳熟能详,不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属领域。以深圳为例,在近年来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与支持政策。未来的世界,也许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的时代。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具备了人类的一些功能,如触觉、听觉等。那么,从最初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从历史角度看,机器人的概念源远流长。从古代神话中的机械巨人塔罗斯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机器骑士设计草图,人类对机器人的想象从未停止过。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为机器人设定了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是机器人研发的重要参考。“达特茅斯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起点,并催生了智能机器人的概念。马文·明斯基对智能机器的看法影响了之后三十年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方向。从此,智能机器人从科幻走向现实。
回溯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它们的特点是对外界环境没有感知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智能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感知能力,它们能够响应环境变化并自主决策。从最初的积木抓取到现在的高度智能化应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它们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智能机器人都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在1959年,工业机器人诞生之初,由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创造了奇迹。英格伯格负责了机器人的“手”“脚”“身体”的设计和建造,也就是机械部分和操作部分;而德沃尔则专注于机器人的“头脑”“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即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的研发。这种机器人外形酷似坦克炮塔,一个大型机械手臂可在基座上自由旋转,仿佛人类的胳膊一般灵活,其上更是延伸出小机械臂,伸缩自如。在腕部的设计中,更是模拟了人类的手腕转动,可以进行俯仰和侧摇。而机器人的末端,便是模拟人类的手部操作器。这种机器人的功能与人类手臂相似,具有极高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随后,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Unimation公司。他们制造的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尤尼梅特”,意为“万能自动”。而在随后的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也成功研发出了名为“沃尔萨特兰”的工业机器人,意为“万能搬动”。“尤尼梅特”和“沃尔萨特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参与,机器人技术开始飞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代机器人的诞生,它们拥有类似人的感知功能,如力觉、触觉和听觉等。这些机器人能够通过感知来判断力度和滑动情况,使它们的行为更加智能和灵活。而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美国的斯坦福研究所于1968年研发出了首台采用人工智能学的移动机器人Shakey。Shakey具备了一定的智能能力,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建模、规划并执行任务。它装备了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备,虽然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庞大且运算速度缓慢,但Shakey仍然能够分析环境并规划行动路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并逐渐走进普通家庭。例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和美国的Robot公司在2002年推出的吸尘器机器人Roomba都是典型的例子。尤其是Roomba,它能够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并在电量不足时自动返回充电座。随着微软公司在2006年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模块化、平台统一化。比尔·盖茨甚至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而在太空领域,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2011年,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最后一项太空任务是将首台人形机器人R2送入国际空间站。R2拥有超过350个传感器和38个PowerPC微处理器,能够自动执行任务或远程操控。它的活动范围广泛且灵活,可以执行对人类来说过于危险的任务。
进入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时代,这些机器人不仅拥有感知和运动能力,更具备了思考能力。智能机器人是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体,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人工智能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它们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思考并做出反应。专家指出,智能机器人技术将沿着自主性、适应性和智能通信三个方向持续发展。
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事件是在2014年的图灵测试大会上,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首次通过了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一成就标志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尤金·古斯特曼”成功地模仿了一名乌克兰13岁的男孩,让33%的测试人无法分辨其。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图灵测试的概念,他的这一理论为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灵曾作出大胆预测,到了2000年,我们将制造出计算能力达至前所未有的强大的人工智能。他们将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突破展现出其独特的能力,让机器可以在问答过程中迷惑成年人达到30%。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挑战。在世界领先的发达国家中,智能机器人被视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领域。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和企业纷纷将智能机器人产业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谷歌的雄心壮志之外,IBM、微软、脸谱、雅虎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在投入巨额资金来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以期占据市场制高点。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智能机器人的数量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到2020年,智能机器人的保有量预计会超过惊人的数字——超过千万台,产业规模将达到惊人的数字——高达一万五千亿美元。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将会迅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