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的机器人来了!创业者的智慧:研发智能
在建筑施工的火热战场,火、电、机械的隐患无处不在,安全帽成为了保护工人安全的重要屏障。邓欢,一个曾在沙漠工地历练过的创业者,深知安全帽在建筑施工中的分量。他的团队研发的“顶配”智能安全帽,将科技融入日常施工,筑起工人安全的坚固防线。
回想起在卡塔尔沙漠的日子,邓欢记忆犹新。那时的他,带领300多位农民工在狂沙漫天的环境中进行土建施工和现场管理。由于与甲方的管理差异,项目一度停滞不前。甲方的批评让他意识到,要想在建筑行业立足,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离开卡塔尔后,邓欢在世界500强企业积累了丰富经验,从一线国际营销代表逐步晋升为“一带一路”合作部的首任总监。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决定用科技实现建筑施工“零事故”。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他三次搬家,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邓欢结识了全国首批建筑安全专家李钢强先生。两人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用AI等新技术实现零事故的愿景。
安全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不佩戴安全帽的情况时有发生。邓欢团队研发的智能安全帽内置多种传感器,结合后台AI技术,为工人的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安全帽实行无线感应签到,并实现了实名制,让每个工人都有一顶“专属”的安全帽。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端设定施工区域,自动统计工人的有效工时,减少错记、漏记的情况。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帽还具备脱帽预警功能,如果工人摘下安全帽,管理后台会立刻报警。
为了完善产品设计,邓欢与工人在工地深入交流半个月。他们发现,工人会用安全帽接水洗脸,因此智能安全帽需要防水;工人宿舍充电插口不足,需要工地上配置专门的充电柜。这些细节让邓欢意识到,只有真正满足工人的需求,才能让产品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创业项目的路演中,邓欢的智能安全帽引发了投资人的极大关注。智能安全帽作为工人“头顶上的机器人”,将人员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监管从现场转向远程,危险报警从被动转向主动,为工人的生命安全筑起更加坚实的防护网。邓欢坚信,只有持续创新,才能让工人的施工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