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肌肉有望让柔性机器人变成现实
近日,哈佛大学John A. Paulson学院的工程师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人造肌肉,这一创新成果有望进一步推动柔性机器人的实用化进程。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先进材料》这一材料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上。
长期以来,机器人科学家们一直在如何打造柔性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设计理念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章鱼和海星,它们拥有柔软的体形和出色的变形能力,能够灵活地执行任务或通过狭小空间。传统的气动和液压驱动系统响应缓慢、续航时间有限,相比之下,电动机驱动的传统机器人更具优势。
如今,哈佛大学的工程师们通过研发这种人造肌肉,有望解决柔性机器人的驱动问题。这种人造肌肉中包含了介电弹性体,当电场作用于软性材料时,它们会发生变形。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碳纳米管的应用,这些纳米管作为电极,根据肌肉的多层排列设计提供显著的牵引力。
此前,驱动机器人运动所需的电场场强过高,限制了柔性机器人的应用。Mishu Duduta及其团队成功降低了介电弹性体所需的电压,使得机器人能够大范围运动,且不需要任何刚性组件。这一突破性的技术使得柔性机器人终于迈出了实用化的一大步。
这种人造肌肉的应用前景广阔,可用于制造设备、柔性夹具、外科手术工具、柔性机器人以及常规机器人的柔性部件。共同作者之一罗伯特·伍德指出,驱动技术是机器人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电动柔性驱动系统上的技术突破使得其更接近于生物肌肉性能,也为柔性机器人打开了实用化的大门。
这项创新技术不仅为机器人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未来,柔性机器人将能够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大的便利。它们可能会应用于医疗、制造、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着柔性机器人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物肌肉的性能,实现更加灵活、智能和高效的任务执行。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我们见证科技与人类需求的完美融合。
日本美女机器人
- 人造肌肉有望让柔性机器人变成现实
- Snap推模块化无人机 能否分一杯羹?
- 传感技术助力美国微型无人机飞行
- 2025人工智能预计投资频数回落至2025年一半
- 深睿医疗亮相CHINA MED,深度解析人工智能进展及
- AI医疗公司Swift Medica获1160万美元A轮融资
- IBM人工智能项目Watson旧金山开设新总部
- 饿了么无人机首次亮相 将用于大区域干线物流
- 深圳怡丰首发第三代泊车机器人 机器人在智能停
- 水下机器人海斗号都有哪些绝活?
- 商米实现远程操控功能,在智能商用硬件领
- 未来就在眼前 在墨尔本火锅店引用送餐机器人
- 中国联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榕签订数字中国
- 高校开设海洋机器人专业 哈工程成为吃螃蟹者
- 今年我国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 将服务全球
- 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中石油硬核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