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这次不再看蓝翔

机器人技术 2025-04-04 12:04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背景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挖掘机作为常规的工程机械,承担着诸多繁重而艰苦的任务。建筑工地的作业环境千变万化,充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然而这些工作仍然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完成。挖掘机操作是一项既艰难又辛苦的工作,工人们需要在高温日晒、尘土飞扬的户外环境中作业,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体力,也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北的一家领先集成商积极,试图通过机械手的运用来革新这一现状。项目的核心理念简单明了——让机械臂模拟人的双手,通过远程操控来完成挖掘机的所有动作。将这个看似简单的设想付诸实践,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挑战与要求

挖掘机的操作杆共有四根,根据人们左右手的操作习惯,每根手控制两根操作杆。最直观的设计方案是使用两台机械臂替代人的双手,模仿现有人工的操作习惯。这要求机器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关键特点:

其一,结构必须非常紧凑。由于操作室内的空间非常狭小,安装位置极其有限,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必须极为精简。

其二,机器人需要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在狭小的空间内,机器人的各个关节需要有足够的自由度,以确保在为机器人设置轨迹时没有任何死点和干涉。

其三,编程必须简单便捷。机械臂需要能够精准识别摇杆和推杆的位置,确保操作人员在进行远程操作时,机器人能够实时响应摇杆的每一个动作。

解决方案

艾利特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他们选择了两台EC63(3kg)协作机器人,分别模拟人的左右手操作摇杆和推杆。操作人员无需坐在拥挤的挖掘机操作舱内,而是在遥控舱内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挖掘机的作业。在这个项目中,艾利特公司将遥控杆定义为255个信号位置,机械臂能够精准识别操纵杆的移动位置,然后根据信号输入精确控制移动位置,实现了对遥操作的全方位实时响应控制。

6关节EC63协作机器人各关节支持±360°旋转,工作半径624mm,自重仅为13kg。其紧凑的结构和灵活的运动空间使得机器人在狭小空间工作时也能游刃有余。值得一提的是,艾利特公司还特意为这个项目设计了座椅,方便人员在操作时切换使用机械臂或进入驾驶舱。协作机器人可与人共享操作空间的特点也保障了人机交互时的安全。

革新与传统工种的融合

协作机器人的加入为这类传统工种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新思路。机器人的运用可以减少人员户外工作的需求;通过一个遥控舱控制多台挖掘机的设想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编程的简便性使得整个项目周期大大缩短;这一创新尝试有可能被复制到其他户外作业领域。最重要的是,机器人安装空间紧凑、灵活多变的特点大大增加了作业模式的灵活性。

未来的趋势

未来不仅仅是挖掘机,许多传统工种都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协作机器人的身影。这些机器人的运用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能、降低人工成本、并保障人员的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协作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身影将更加普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