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在于脉冲。视网膜手术通过在眼睛上开微小的孔以进入视网膜,10微米厚的膜片将光转换成大脑可以解释的电信号。
牛津的视网膜剥离装置(“R2D2”)没有脉冲,可精确到每次移动10微米,比人类外科医生可实现的增加了10倍。对于拿着手术刀在开患者的眼球边上开一个毫米宽的刀口来说,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手术全过程仍由外科医生操作,尽管他们拿着控制杆而不是手术刀。
自2001年以来,牛津团队就一直在研究R2D2。去年9月,牛津团队对一名70岁的牧师完成了成功试验。此后,在随机临床试验中,该团队又成功完成了11例手术。
,这并不意味着手术没有并发症的风险。周一,在巴尔的摩举行的年度视觉和眼科学研究协会年会上,该团队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有两名患者出现轻微出血(又称微型感染),另有一名患者出现“视网膜感染”,这种状况增加了视网膜撕裂或分离的风险。尽管如此,比起对照组(医生操作)出现五个出血和两个视网膜感染的病例,这显然要好的多。
事实上,这已不是机器人在精细的眼科手术中掌握舵手。今年1月,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的医生就成功地试用了一台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机器人注射器。假如视网膜中的静脉被阻塞就可能导致失明。治疗这个病症是非常昂贵的,一只眼睛需花费大约35,000美元,且需外科医生将药物注入眼睛后面的0.1mm宽的静脉中达十分钟之久。
牛津团队认为,R2D2可以给患者造福更多。接下来,他们希望能使用可用于将流体注入眼睛后部的针形机器,例如用于视网膜基因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