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使用机器人手术更安全
近日,顶级科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 Surger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心的研究成果,由沈柏用、彭承宏团队关于机器人手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聚焦于近十年来瑞金医院中心完成的机器人微创手术,特别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普外科手术中的巅峰之作进行了深入分析。
癌被誉为“癌中之王”,其治疗效果一直不容乐观。当前,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仅为约20%,五年生存率更是低至5%。在上海市,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是高达50/10万人。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是获得后续治疗机会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癌的手术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微创手术,外科“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对于癌预后差的情况,机器人手术是否必要?对于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机器人能否胜任?这些问题在学界和大众中都存在疑惑。
瑞金医院副院长、外科中心主任沈柏用为我们解答了这些疑惑。他们通过十年的积累,对比了450例机器人手术和634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研究发现,机器人手术在多个方面都能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优势: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证实了机器人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并没有增加包括胰漏、胆漏和胃排空障碍等在内的手术并发症。
沈柏用进一步介绍,机器人的精细操作在癌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器人的手腕可以360度旋转,在狭窄的腹腔中展现出远超人手的灵活性,而且消除了人手的震颤,手术过程更加稳定。机器人手术只需在患者腹部开几个小孔,就能完成手术,降低了手术对患者生理结构的影响。此次的研究大样本临床对比也全面系统地证实了机器人在癌、胰十二指肠手术中的优势。这为机器人手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瑞金医院中心每年收治的癌患者超过2500例,机器人手术例数在全球排名第二。中心在注重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治疗方法,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综合治疗方案。机器人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癌患者。沈柏用提醒,癌分为可切除、交界可切除、局部进展和不可切除四个阶段。对于早期患者,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对于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手术操作,因此并不推荐机器人治疗。他强调癌的早诊早筛非常重要,呼吁市民定期进行体检筛查。
这项研究不仅为机器人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出现,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