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工业的未来
在这个时代,人们抱怨自己的工作如同机器般单调乏味,然而事实上,机器已经发展到了可以模拟甚至超越人的工作能力的水平。如今,人与机器之间,即将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交锋。这场交锋的出现,不仅将人们从简单、重复、单一的机械化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对劳动工人的生存空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在大规模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双重作用的结果。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如何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与机床工具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何让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互为集成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话题。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自动执行工作的能力。它依靠自身的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复杂功能。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还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更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甚至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自主行动。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一个重大挑战:下一代的机器人很快就会变得比人工更便宜。近三五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与此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却在不断下降。这使得很多企业开始考虑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工业、电子电器、橡胶及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大陆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富士康已经宣布,将在工厂里安装100万台机器人。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特斯拉S型,之所以能在生产线上使用机器人,负担起高昂的生产成本,是因为这些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在硅谷的特斯拉工厂里,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挤奶、搬运货物、军事侦察和打击等任务已经是常态。并且,通过开源社区和现成的机器人开发工具,普通人们也可以自己动手组装机器人,或者为这些机器人开发应用。
国产机器人和机床工具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作为新兴产业的工业机器人,其起步晚于国内机床产业。在制造工艺水平、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经验、技术标准成熟度和专业人才拥有程度等方面,都制约了当前的发展速度。但我们有信心相信,工业机器人的融合对于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进步,我们一定能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国产机器人和机床工具行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