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研野战口腔治疗智能机器人 可快速补牙
在第四军医大学王健琪教授及其团队的辛勤努力下,“某型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系列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一创举标志着我国军事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救援领域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此荣誉,学校领导赞扬其解决了战时伤员搜寻及日常灾害救援中的重大难题,在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救援工作中,展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尖端科技在实际救援中的有效运用,凸显了军事医学研究的实战价值。
“军医大学的本质是培养军医,若无法提供满足军事需求的研究成果,那么教学和科研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一位校领导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近年来,该校围绕军事医学学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减少了与军事关联不紧密的教育学科,如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转而增加了直接服务于军队卫生勤务的专业学位硕士点,如军事后勤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这种转变凸显了学校为军事服务的鲜明导向。
尽管军事医学研究相比通用医学研究经费较少,但该校党委自2012年起每年从本级经费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军事医学研究。他们压缩行政空间,将空出的房间转化为实验室,如航空航天生理学等学科的实验室。这种投入和改革为军事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去年,该校在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总后科技人才评选时,选择了不以传统标准衡量的候选人。评委们一致认同,刘军叶副教授的电磁损伤防护项目对提升战斗力贡献最大。这种评选导向的转变,让真正为军事服务的科研项目得到重视和支持。
为填补陆军航空兵医学领域的空白,第四军医大学与总参陆航部合作建立了陆航医学研究所,并成立了多个研究室。学校还致力于提高战场口腔疾病治疗效率,与地方大学合作研发野战条件下的口腔治疗技术。学校还提高了针对新型武器的医学防护水平,建立了紧贴实战的实验室,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科研成果好不好,部队官兵说了算。”该校领导表示,虽然获得大奖令人欣喜,但官兵的赞赏才是最好的认可。该校常态化推行专家医疗队走访基层活动,深入了解部队需求并解决官兵困难。一系列聚焦实战的研究成果在部队投入使用后,受到官兵们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