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零接触 同济大学研发静脉采血机器人
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临床医护人员肩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其中,静脉穿刺操作不仅带来了繁重的工作负担,还隐藏着医患交叉感染的隐患。疫情背景下,医护人员厚重的防护装备和视线的不便,使得这一操作变得尤为棘手。同济大学齐鹏团队迅速响应疫情防控的紧迫需求,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一项基于学习的多模态图像引导静脉穿刺机器人的研究。
齐鹏团队研发的这款静脉穿刺机器人,如同一把智能利刃,为医护人员带来福音。它具备全自动外科设备的功能,能够自动完成消毒和穿刺操作,有效代替医护工作者与患者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机器人系统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能够精准定位最佳血管穿刺位置,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款机器人还融合了自动血液分类技术和药品分拣技术。虽然血样采集和药品注射环节仍需要护士的亲手操作,但静脉穿刺机器人的应用已经为医院采血和注射环节实现了自动化。齐鹏介绍到,这一项目正处于研发的关键阶段,经过多代原型机的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齐鹏团队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尽管身处高校,但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方面,与企业、工业生产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推动产品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作用的产品?这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齐鹏认为,唯一的答案就是实践。他强调,“静脉穿刺机器人”项目需要结合最前沿的技术和研究动态,学生们需要明确目标,自发地驱动自己,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中。他们要在课堂里扎实基本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中学走,在实践中学飞”。这样的实践才能真正符合“科研育人”的初心和目标。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齐鹏团队以科技为翼,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更在保障医患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他们的静脉穿刺机器人能够在未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工业机器人
- 静脉输液零接触 同济大学研发静脉采血机器人
- AIoT赋能 科大讯飞携手旭辉共筑智慧地产
- 乐视网布局云计算 分抢云视频业务
- 机器人装配系统工件装配方法
- LG对准机器人领域将公开可穿戴机器人
- 索尼全无线耳机WF1000X 用科技变革静听体验
- 中国联通公布5G新战略在7个城市率先开通5G试验网
- 2025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1174.12亿元
- 日本电子展新科技:机器手臂教你打桌球
- 过于依赖ROI工具易被引入歧途
- 大疆与最厉害的竞争对手联盟了 他们要干什么?
- 机器人不太可能接管那些依赖人类互动的角色
- 2025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航天企业商用机器人掘金新零售
- ATOX开发出太阳能电池板无人巡查机器人
- 手脚并用,AGV+协作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