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设首个人工智能星座
在昨日的“聚焦空天”航空航天论坛上,成都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正在筹建首个顶尖的人工智能星座。这一星座将由192颗配备智能化大脑系统的卫星组成,预示着我国卫星数据产业的智能化、商业化将迎来重大突破。
该星座的卫星布局设计独具匠心,采用了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混合布局,包括5米、1米、甚至高达0.5米的分辨率。这种设计赋予了卫星识云辩雾的能力,让它们能在空间轨道上自主工作。这些智能卫星可以对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即时处理,只将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有效影像和数据传回地面,极大地提升了卫星数据回传的效率。
国星宇航人工智能星座创新技术负责人王珑表示,他们为这些卫星安装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这套系统能够智能地判断拍摄内容的重要性,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将数据传输回地面。他强调,过去的卫星更像是遥控装置,而现在,他们正在努力让这一星座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处理。
值得期待的是,这一宏大的星座建设计划将于2021年全面完成卫星组网。届时,它们将在环保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监测环境污染、预测自然灾害,还是管理交通流量,这些智能卫星都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情况。
我国新型商业火箭“捷龙一号”也将承担这一星座的发射任务。这款火箭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小型固体版本,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可以满足一箭一星或多星的发射需求。据了解,“捷龙一号”将于近期进行首次飞行,它的成功首飞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星座的建设进程。
这一人工智能星座的建设不仅将推动我国卫星数据产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发展,还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航空航天事业开辟新的篇章。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星座能够完成组网,并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