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厚薄和汽车安全有关系吗?真相在此
新闻热点 2022-12-21 19:27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去4S店买车,在钢板上按两下,就证明自己是个老司机了?”
问钢板厚薄和汽车安全有关系吗?
答没有直接关系。
钢板厚薄和汽车安全有关系吗?真相在此
一场穿越时空的碰撞
我们先来看一个碰撞测试,这是一场2009年为了纪念IIHS成立50周年的实验,用来碰撞的两辆车分别是1959款雪佛兰Bel Air和2009款的迈锐宝,1959款Bel Air绝对算是个大块头,轴距刚刚达到3米,整体长度则达到了5.4米,比当今加长版的宝马7系还要长,而它的车身及主要零部件全部都由钢材组成,整备质量达到近1.7吨。相比之下,有着当代流线型设计的迈锐宝,更像是个脾气温顺的小伙子,让它同爷爷辈的Bel Air面对面进行对撞,貌似很难占到便宜。
碰撞测试以64km/h时速进行,偏置率50%,Bel Air的前挡风玻璃是采用较直立且延伸至侧面,弯曲率较大的玻璃。在A柱收到撞击变形后,前挡风玻璃立马就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由于没有任何缓冲和吸能设计,保险杠已经差不多被挤压进驾驶舱。虽然发动机盖从材料上符合人们喜闻乐见的铁皮厚标准,但结果是一旦这辆汽车发生碰撞,过往行人一定会遭殃。
相比之下迈锐宝碰撞得更严重,整个车头几乎变成扁平,但更有经验的车架设计确实卸掉了许多冲击力,发动机在碰撞后明显向下沉,驾驶舱几乎完好,碰撞假人的损伤也要比Bel Air小上很多,再加上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立竿见影。
GOA车身技术
GOA全称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是根据世界很多国家的安全标准,结合众多的实际交通案例,反复进行了许多碰撞试验后,研发出来的一项被动安全技术。
其原理是在碰撞时,汽车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把冲撞力切断、吸收,再经由整体式车身,把力量均匀分散至车身各部分骨架,尽可能降低内部空间的变形程度,最大限度保护座舱中的驾乘者。
目前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使用这样的结构造车。
由软到硬再到软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乘客出发,与乘客直接接触的部件在碰撞时越软越好,大家不妨想象下垫个枕头撞墙和垫块砖撞墙的区别。
从座椅、安全带、气囊一直延伸至驾驶舱框架,整个框架必须做到足够硬,在碰撞时尽量不变形,保证成员的生存空间。
从驾驶舱框架向车头和车尾延伸,又要开始做到软(相对于驾驶舱框架的硬),这里的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车身的吸能结构,包括纵梁,各种加强筋等,我们需要它们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将能量合理分配至车身并大部分吸收;另一部分是车身的覆盖件,行车安全包括到对行人的保护,出于这方面考虑,现在很多车型的前后保险杠使用了塑料或其他非金属结构,而发动机舱盖也被换成了薄型钢板或者铝合金结构甚至是ABS工程塑料。
有人要问了“你的车软,我的车硬不就行了?”其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如果碰撞时你的车没有吸收能量,那就只能乘客自己来了,后果可想而知。
腾讯汽车钢板的厚薄是老司机留给大家的错误观念,行驶安全主要靠大家的安全开车方式,并不是钢板越厚就越安全。
上一篇:夏威夷海底四千米深处发现神秘“幽灵章鱼”
下一篇:实验太残忍!科学家竟然这样耍猴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