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要易懂管用
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鞋子会把病毒带回家吗”“检测仪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可否通过大强度锻炼提高抵抗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每次都会邀请专家解答公众疑惑。专家们的话,老百姓信得过、听得懂,成为人们了解疫情防控知识的权威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院士、医护专家、科普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络平台,不停向公众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知识,解读疫情,回应关切,消除谬误,筑起了普通人抗“疫”的防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一方面,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能够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消除恐慌心理,克服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好更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质量,增加群众和社会急需的科学知识供给。
有效增加科学知识供给,应加强疫情防控科普与科研工作联动。当前,疫情科研攻关正处于关键阶段,科学家对病毒规律性的认识仍待深化,药物及疫苗研发还在进行。正确把握科研与科普两者间的关系,科普知识要跟进最新的科研进展,在满足群众信息渴求的,还应经得起时间检验。
有效增加科学知识供给,也意味着提高疫情防控科普信息的权威性。目前,疫情防控知识来源多、数量大、传播广、普及快,有时候不可避免会导致信息多样化,甚至互相干扰。须校好疫情防控的“知识准心”,发挥权威科学家的作用,给群众一个“定心丸”。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隐蔽性大、危害严重,短期内公众对相关知识需求激增,公众关注点不一样,接受信息的途径也不同,科普工作尤其应注重创新传播手段。统筹利用好各种传播渠道,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强,新兴传播渠道形式活泼、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确保“科普不掉线”。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形势依然复杂。继续拓展向好势头,仍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科普工作也要及时跟上,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6日 19 版)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