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大会的新装备与两栖作战有关

新闻热点 2021-07-01 17:40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刚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活动中,军迷大饱眼福。一款我军新型装备公开亮相。
 
根据央视解说透露,直升机护旗梯队悬挂党旗飞越天安门广场。政知道注意到,护旗梯队由1架我军新研制的直-8L运输直升机和2架直-10武装直升机组成。直8L悬挂党旗,直-10分列两侧护旗。
 
 
 
新装备服役
 
政知道梳理发现,去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3部队公众号“中国兵器试验”发布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驻赣某试飞大队”展开实战背景下的直升机运输试验,并配发照片。《航空知识》杂志刊文称,上述试验照片披露了我军研发的最新运输直升机型号直-8L。
 
 
 
对比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的央视画面,悬挂党旗的直升机即为我军新型运输直升机直-8L。去年披露直-8L仍在进行试飞试验,而今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告诉政知道,根据解放军的惯例,能在大型庆祝活动中公开亮相,意味着这款装备已经正式服役。
 
政知道注意到,此次活动中共有5架直-8L亮相,除了悬挂党旗的1架直8-L,紧随护旗直升机梯队后方的,是4架悬挂巨幅标语的直-8L。
 
 
 
宽体直升机
 
资料显示,已经服役多年的解放军直-8直升机,系我国上世纪90年代设计定型的13吨级多用途运输直升机,以法国进口“超黄蜂”直升机为设计蓝本。
 
 
 
△直-8
 
而此次最新亮相的直-8L就是直-8家族中的最新改进型,其最大变化是整体变宽了不少,也被外界称为“宽体直-8”。
 
“机舱空间小,重型武器无法装载,一直是困扰直-8的最大问题。”军事评论员瞿雁冰曾公开表示。事实上,直-8装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业界多有讨论,而众多专家都会以我国国产的山猫全地形突击车举例。
 
 
 
宋忠平告诉政知道,之所以要将直-8加宽,就是为了能够让其机舱装得下陆军航空兵配属的车辆等装备。“用我军列装的山猫突击车举例,以往直-8的机舱过于狭窄,无法直接装载,只能依靠吊装方式来运输这类装备。吊装运输方式存在诸多不便,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受制于气候环境等。”
 
瞿雁冰透露,之前我军只有进口的俄罗斯米-17、米-171直升机能够直接装载山猫突击车。而直-8L的机舱从以往的1.8米加宽至2.4米左右,足够装得下山猫突击车、猛士越野车等装备。
 
 
 
△山猫突击车
 
宋忠平向政知道强调,解放军陆军航空兵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机降的方式实施战场支援。对于作战人员而言,乘坐直升机能够实现快速机动,无疑是“插上了翅膀”,快反能力大大提高。可对于作战装备而言,在之前并没能“插上翅膀”。换言之,之前的国产直升机只能运人,无法运送装备,这让陆航部队的战场支援能力、火力十分受限。“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直-8L的服役让陆航部队的车辆、火炮等装备也‘插上了翅膀’。”
 
与两栖作战有关
 
直-8L除了能提升陆航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外,还不排除将要“登上”我海军舰艇作为舰载直升机。
 
瞿雁冰分析称,事实上我军早已有舰载型直-8上舰服役,而作为直-8家族最先进的改款,直-8L一定也会发展舰载型。“如果将来我们的两栖攻击舰上搭载舰载型直-8L并以此为核心组建舰载航空中队,将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提升海军陆战队的快速反应作战能力。”
 
 
 
△直-8舰载型
 
宋忠平对前述观点表示认同“还是用山猫突击车来举例。这款装备之所以被叫做‘全地形突击车’,是因为其对不同战场环境的适用性很高,甚至可以在海里使用。而这就让直-8L更注定成为多兵种通用的机型,也赋予其更多样的作战任务。,这种运载能力强大的运输直升机,还可以缓解其他直升机型的载重压力。例如,其和中国版‘黑鹰’直-20搭配使用,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20负责运人、直-8L负责运装备,可以快速地将成建制的作战单位投送至作战区域,补上了之前的短板。”
 
15架歼-20亮相
 
除了最新亮相的直-8L,这次庆祝活动上还有歼-20、歼-10等先进战机亮相。
 
 
 
政知道注意到,作为我军最为先进的五代隐身战机,歼-20此前曾在2017年沙场阅兵、2019年国庆阅兵上受阅。2017年,只有一个编队共三架歼-20飞越阅兵场,2019年上升为一个5机编队。
 
而此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共有15架歼-20飞越天安门上空。央视解说称,如此大规模的歼-20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尚属。
 
宋忠平就此向政知道解读,此次活动中亮相的歼-20数量大幅超越以往,表明歼-20已经在多支航空部队批量列装,并且形成了实际的战斗力。数量的提升,代表着歼-20的技术成熟度、质量稳定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歼-20都是从一线部队集结而来,也说明歼-20的后方保障能力已经具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