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全场景”引领零售变革:张近东的远见与
当年春天,张近东在北京参加两会,抽空考察门店时发现,很多大品牌的产品竟然缺货。作为零售老兵,他敏锐意识到,传统的线下连锁模式即将触顶,必须提前变革。
时不我待,朝夕必争。他立即和南京团队召开视频会议,讨论的是苏宁是继续走粗放式发展的道路,还是利用新技术进行精细化运营和服务?是继续复制原来的线下连锁,还是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这次电话会在苏宁历史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确立了一个十年目标苏宁必须转型,但两手都要抓。从此,苏宁全员走出舒适区,苏宁走上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
2012年,张近东又提出新目标苏宁要做中国的“沃尔玛+”。彼时,阿里、为首的纯电商企业强势崛起,鲜有人理解张近东提出的双线融合战略的含义,在嘲讽和质疑中,苏宁孤胆前行。
7年后的今天,电商巨头增长乏力,纷纷拥抱实体,人们终于理解了“沃尔玛+亚马逊”的重要。
苏宁业绩逆势增长,并相继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坐拥13000家线下互联网门店,6亿多用户,成为中国仅有的线上线下零售巨头,张近东的“目标”实现了。
这让人好奇,从一家200平米的小店,到影响中国乃至世界零售的庞大生态体,张近东掌舵下的苏宁,隐藏着怎样的生存法则?
壹
企业家的决策,包括方向的判断、趋势的前瞻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作为苏宁的创始人,张近东身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品质。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有不满足。你问他说,是不是觉得现在做的不错了,成功了?他从来没有这个感觉。因为他始终知道更好的是什么,始终有野心、有抱负、有追求、有梦想,他总是想怎么样能把事情做的更大一些、更好一些。
纵观苏宁30年变迁,张近东极强的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他一直强调,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但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心安理得地待在舒适区才是最危险的。
因为不安、求变,苏宁这艘巨轮,曾两次转舵,彻底自我革命。
第一次是在1999年,那时苏宁已做到全国空调批发商第一。张近东却预感到危机1995年后,中国家电市场开始供大于求。一方面,制造商开始渗透到零售终端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单一的空调批发即将和消费市场脱节。
他知道,空调批发总有玩不转的一天,于是拉着团队开了10天的封闭会议。最终,苏宁砍掉50%批发业务,放弃单纯的空调批发,全面转型综合连锁零售。
在那个年代,放弃唾手可得的利润,重新创业,90%的人都不敢想象,苏宁众多高管也无法理解。张近东非常坚决不愿转型的就离开,谁再提批发我就开掉谁。
这种坚决并非一意孤行,而是源自战略远见和格局,他看到的不是当下,而是整个零售业的未来。
苏宁连锁模式的最大特色是标准化、规模化,有了标准,再加上执行力和信息化建设,苏宁的家电连锁一炮而红,顺利从南京走向全国。
到了2005年,苏宁连锁店遍布全国,“买电器,上苏宁”深入人心。结果证明,张近东的预判是对的,苏宁成功完成自我颠覆,这为其第二次转舵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前20年发展,2009年,苏宁已经坐稳全国家电连锁老大的位置,门店数量接近1000家。
也是在这一年,肇始于美国两房集团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调整经济结构成为中国的热点,与此,互联网科技正在中国飞速发展,国内零售业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当时整个行业都在热议,中国零售的未来,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
此时的苏宁,已是中国连锁零售之王,转型之难远超1999年。张近东深知贸然求变是找死,不变却只能慢慢等死。为避免撞上冰山,他力排众议,带领苏宁艰难转航。
贰
想做出正确的决定,必须有危机感、对市场的敏锐、重视长期发展战略,缺一不可。
这次,张近东为苏宁制定了一盘10年大旗电商再新颖,也是零售,不过利用了互联网新科技,这是苏宁的机会,线上线下大融合是未来。没人懂不重要,时间会给出答案。
决定线上线下两手抓后,苏宁“变”得很快7月网上商城上线,8月更名苏宁易购;1年后,苏宁易购正式上线;2年后,张近东发布10年战略目标,苏宁开始探索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互联网转型全面开启。
这是张近东的一贯作风,对外低调隐秘,对内严苛务实,不能有半点迟疑。
转型10年来,苏宁一度陷入低谷,被误解、质疑。作为掌舵者,张近东扼住了这些危机,他说转型必定面临阵痛,我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懂我!
2016年,大家开始懂了。
获客成本上升、用户停留时间停滞、成本上升一系列问题频现,电商走到了增长的瓶颈期。阿里提出新零售,京东无界零售随之而出。一夜之间,线上线下融合开始成为整个行业的新赛道。
而这条赛道上,苏宁早已领跑。
2017年,张近东更进一步,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苏宁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一旦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曾经被认为是巨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转瞬之间就能点石成金。
到2018年,苏宁打造出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两小(苏宁小店、零售云店)、多专(苏宁极物、苏宁体育、苏鲜生等)的多业态智慧零售格局。
2019年无疑更是苏宁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苏宁相继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进一步完善了全场景、全业态的布局。
叁
如今,全场景已成为行业共识,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业态正爆发惊人能量。事实证明,10年前张近东制定的转型战略,准确且极富前瞻性。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转型中,张近东不仅率先提出并探索出智慧零售模式,影响了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还把苏宁做到世界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前三甲。
为什么能屡次转型成功?张近东曾提到“顺势”的重要性“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唯有顺应潮流,才能活下来。”
为紧随时代,准确控制苏宁航向,张近东了“变与不变”的经营哲学。
所谓“变与不变”,即“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要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为用户创造价值;变的是一定要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服务好消费者、赢得市场。”
不变坚守主业。过去30年,苏宁屡次成功转型,如今又开创智慧零售引领行业风向。在张近东看来,苏宁核心优势在于“不忘初心,坚守零售本质,坚持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消费者”。
30年来,零售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苏宁商业模式亦几经变革。而张近东的坚守,体现在智慧零售的每一个环节。从采购、销售、服务、渠道和业态,都经过大数据积累分析,完成商品、用户、支付的数字化,最终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
比如在物流层面,苏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自主研发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高科技产品,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在内的物流全产业链,既降低人力成本,又提升了用户体验。
所以,即便如今的苏宁已实现全场景、全业态全面发展,核心却依然是高效、优质地服务消费者。
变坚持创新。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苏宁就将信息和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积累信息化能力。
1993年,互联网还是稀奇的概念,计算机是奢侈的物品。但苏宁渐渐感知到信息技术对经营效率的极大提升,于是购入一批电脑,自建单机应用,率先建立业内第一套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将送货、安装、维修等记录存入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历经10多年信息化积累,到2009年,苏宁已具备强大的IT组织体系4000多名信息技术人员,建成一套集数据、语音、视频、监控为一体的实时智能网络系统,自主开发了涵盖运营、管理、服务的10大类120多个应用模块和子系统。这一切,都为苏宁互联网转型打下基础。
2009年转型以来,苏宁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让零售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效率显著提升;在物流层面,打造了智慧物流苏宁云仓。得益于苏宁技术创新,苏宁云仓配备SCS智能拣选系统,分拣速度是人类10倍以上。
“要借助科技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平台实现苏宁的精益管理。未来十年,苏宁处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知识经济实体化的时代,没有科技的转型,没有智慧再造,就没有苏宁大企业的未来。”2011年,站在中国商业连锁第一、中国民营企业第二、中国企业前50强的位置上,张近东为苏宁描绘了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蓝图。如今,科技已成为苏宁零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商场风云激荡,明星企业起起落落,像苏宁这般历经变迁仍坚守主业“不跑偏”的并不多,因为这需要掌舵者的足够定力,和超凡格局、视野。
放眼未来,零售将全面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而且会回归商品经营和用户服务的本质,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苏宁的优势!
回首来路,苏宁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转型挑战。
作为视野超前、极具大局观的企业家,张近东保障了苏宁行驶在正确航道。没有他极强的危机意识、创新精神,苏宁早已倒在互联网大潮中;没有他对零售主业的坚守,苏宁或已迷失方向。
张近东常说“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溃败。很多企业转型失败了,不是没看到趋势,而是无法承受短期的诱惑和压力,不能用创业的决心去转型。”这些企业管理上的成功经验,正是当下创业者的珍贵宝藏,值得借鉴和学习。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