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VR行业寒冬已至 却吸引了无数资本涌入
戴若犁在一个科技论坛上刚做了演讲,预测行业将来会快速发展。第二天,鼻祖Oculus被Facebook以近20亿美元的金额收购的消息就登上了各个科技媒体的头条。戴是创业公司诺亦腾的CTO。预言成真如此之快,戴若犁自己都没想到。
他还记得那一天是2014年3月26日。20亿美元的收购估值点燃了投资人的热情,他们从这个时刻开始关注行业,此前,他们甚至都不了解的具体含义。但强大的资本嗅觉告诉他们,这或许是一条新的赛道。他们开始用真金白银投入到这个未来市值可达千亿的行业中,试图为LP们创造下一个十倍甚至上百倍回报的投资。
看到了风口的创业者也开始疯狂地涌入,不想只做接盘侠的上市公司也开始在更早期争夺项目。据天天投数据统计,2015年,国内至少有近70家公司获得天使或者A轮投资。
不过狂欢并没有持续太久。资本寒冬和头盔的出货不如预期,让投资者放慢了步伐。和君资本投资经理魏绪回忆道,“在2015年年底、2016年年初,二级市场概念最火的时候,项目估值溢价相比以往高了一倍以上,现在大家却开始问我,你怎么看这次资本寒冬?”
国内头盔的创业公司缺乏核心技术,出货量不够;游戏收入单一,技术问题尚待解决;视频还在探索新的讲故事方式……整个产业链仍然处于早期,人们却在这个阶段投入了过多的热情。
“在领域,我们和美国是在同一时间起跑,如果中国的创业企业不能够在技术上持续迭代,很可能失去先发优势,变成一个加工厂和消费市场,而不是一个在技术创新领域占有先锋地位的市常”魏绪说道。
「 疯狂 」
2015年年初,戴若犁突然发现上门拜访的投资人多了起来,几乎每天自己都会和投资人见面。他大概估计了下,这一年下来,他见了100多家投资机构,而诺亦腾联合创始人刘昊扬也同样见了100多家。
诺亦腾之前是家专注于动作捕捉系统的公司,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影视特效和高尔夫运动。而自从2015年开始正式将交互作为公司的第三大主营业务后,上门的投资人络绎不绝。
“基本上你听过的投资机构我们都聊过。”戴若犁指了指靠墙的搁物架,上面有四本厚厚的100页装的名片夹,“那四本名片夹里面有三本是投资人的,估计下周又要再买一本新的名片夹了,因为这四本已经装满了。”
戴若犁明显感觉到风口真的来了,是当他跟一个客户或者投资人讲到时,他不需要再像两年前那样,在介绍公司商业模式前花时间解释什么是,能带来哪些影响,也不再需要在见投资人前,给他们发一个关于科普知识的视频演讲。这让他觉得往前跑的阻力更小了,“至少每一次开会的效率高了”。
投资人对这种奔跑感也不陌生。仅仅一年时间,和君资本的小组已经看过1000多个项目,最终投了12个项目,是国内目前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投资机构。和君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团队,主要投资于种子和天使阶段的项目。,和君还加入了HTC牵头成立的百亿美元规模的风投联盟。
按照B2B2C的投资逻辑,和君从最容易变现的线下体验店开始切入,投资了乐客以及线下游戏研发商幻视网络,在离现金流很近的To B行业中布局了房地产指挥家等。和君资本的投资小组正准备9月份出版一本名为“+”的书。
在领域投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魏绪见证了2015年那段疯狂投资的时刻。
“一个刚成立的游戏公司,正常估值2亿-3亿元,2015年底到2016年初二级市场炒概念很火的时候,估值翻了一倍。”魏绪回忆道。
之前在投资链中充当接盘侠的上市公司,更加积极地在早期介入到行业。2015年下半年,几乎每天都有上市公司宣布成立投资基金,每家券商的行业研究员们熬夜撰写行业分析报告,与有关的概念股也在那段时间迎来多个涨停板。
疯狂的不仅仅是资本。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朱祎舟曾遇到过一个创业者,他很自信地跟朱祎舟说,A股市场有这么多想在投资布局的上市公司,每个公司都是要收一个(创业公司)的,现在行业排名前三的创业公司都已经被收完了,第四个就是我们了。
在业内有个段子形容当时的创业乱象。卖什么产品?答曰PPT。是做、AR还是MR?答曰PR。
一位行业从业者谈到,国内某知名头盔厂商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开了两次一体机的发布会,迟迟没有量产,市场上根本看不到其产品身影,“仅仅是拿样机出来套现而已。”
乐客CEO何文艺去年到美国考察创业公司,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对比。当美国的创业者多数还在做的底层算法、输入和输出方案时,中国的创业者则大部分投入到了行业应用、平台以及更加接近盈利的产业环节。
“像是一群人在打地基,另一群人在盖楼房。现在的问题是当地基打的不够牢时,楼房却越盖越高了。”何文艺说。
「 碰壁 」
唐斌已停止了运营半年的超维星球孵化器业务,开始向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核心的头晕、3D效果体验等技术问题。
超维星球孵化器是中国3D产业联盟和3D世界智库共同打造的全球第一个3D互联网领域开放生态系统,唐斌是超维星球的董事长。2015年,超维星球正式启动 Lab计划,在半年时间里孵化了近10个项目,但在唐斌看来,创业型公司解决不了系统性的产业链配套问题。“因为行业太早期了,还没有人去把标准化的东西规定下来,才会出现这种乱象,之前做3D的、各个行业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扎进领域,每个人都说自己有核心技术,事实并非如此。”
“更进一步说,很多创业公司做的头盔无非就是一个显示器。”唐斌直言。
2014年9月,Oculus宣布将第一代产品DK1的技术开源,而在国内,通过对DK1的逆向破解,并对编程稍作修改的方式,诞生出了一波不同品牌的头盔创业公司。
2015年年初,深圳大量的头盔开始起来,并开始融资,出货。当Oculus进行迭代的DK2、CV1不再进行开源时,之前因开源而起来的头盔公司面临着自身没有核心的技术,无法持续迭代的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之前发展起来做PC端头盔的公司慢慢转型到了技术门槛较低的Cardboard式移动端。
在标准制定方面,头盔中的光学、算法、显示屏这三个最为关键的技术都是需要大型的行业领头企业(如三星、HTC、IBM)把标准确定下来,一般小企业在中间根本没有话语权。
“我们直接把头盔项目屏蔽掉了,”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如此说道,“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手机出来的那波机会,今天不会再有了。因为所有大的硬件公司都去做了,小的创业公司存活下来很难。”
经纬美国是Oculus的A轮投资者,在Facebook并购Oculus后退出并获得了丰厚回报,也被贴上了“目前领域赚钱最多的投资者”的标签。但在国内,经纬中国却一个头盔项目都没有投。
2016年1月份之后,Oculus、HTC、Sony先后发布自己的消费级产品,这是产业链走向成熟的信号,不过对于专注于头盔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或许是个令人沮丧的坏消息。朱祎舟察觉到今年头盔的发布会比去年少了很多。
此前做头盔的公司已在悄然转型。乐蜗、完美幻境开始做360度视频拍摄,depth 则做起了交互设备。
最近三个月,诺亦腾公司陆续来了一批应聘者,这些人很多来自于头盔的创业公司,有些甚至是总监或者研发部门负责人。
“这些公司的速度放缓了,或者员工自己也觉得公司好像情况有点不对劲,就选择换地方了。”戴若犁感觉到头盔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头盔公司是否会在今年下半年迎来B轮死?“目前还没有,大家还在喘息着。”魏绪说,“创业公司多数在去年底今年年初拿的钱,至少能够撑过今年。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如果说经济情况没有好起来,仍处于资本寒冬的话,肯定会有很多创业公司拿不到钱而倒闭。”
「 谨慎 」
在经纬美国刚投资了Oculus时,万浩基就曾和美国的合伙人探讨过行业的投资,同事给他的建议是,行业还没有完全起来,这个市场还是太小了。
万浩基用“非常小心”形容其目前做行业投资的态度,“起来是一件大事情,在看投入产出比时一定要小心。”他并不愿过多透露目前经纬中国在该领域的投资数量,“我们在方面看了很多,可能更多会围绕游戏内容和服务场景去投资,在硬件方面我们比较少涉猎。”
尽管不少人都将看作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个新的平台级机会,在万浩基看来,这有点夸大了对行业的影响力,“只是改变了部分行业而已。”
举例来说,可以改变游戏、旅游行业,使得体验更加沉浸,但它也只是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游戏不能说是游戏的全部,视频也不是视频的全部。从估值来评判,游戏和视频都有自己的估值天花板。
“从目前的阶段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酝酿,从技术到内容,各方面都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大家都还是在摸索阶段,最终会走到哪里现在还是有些疑问的,它可能也会在诸如做大做强以及估值等方面遭遇天花板,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没认清这个事实。”万浩基说。
去年刚刚成立的VC机构峰瑞资本对于内容投资仍持观望态度,现阶段更倾向于在引擎和工具方面布局。7月份,峰瑞资本刚刚领投了美国游戏引擎unity 1.8亿美元的C轮融资。依照朱祎舟的判断,如果游戏引擎公司都不能起来,在此基础上的游戏就更难发展起来了。
游戏为何起步困难,触控科技CEO陈昊芝道出了其中缘由,“大规模的用户,较高的收入是吸引游戏开发商最大的因素,目前这两点市场还支持不了。”跟多数PC端游戏和手游厂商一样,触控科技也在等待着一个头盔出货量爆发的重要时点。但陈昊芝预测,头盔的出货量今年不会超过100万台。
目前触控科技在游戏领域仍处于技术储备的状态,虽开发了一些游戏demo,如《我是车神》,但目前并不会在中有大笔投入。况且,国内游戏的盈利方式并不那么性感,目前市场上仍未出现月收入过1000万的产品。
万浩基用移动互联网为参照,对行业的发展节奏进行了预测。iPhone是2007年发布,App Store是2008年出来的,但像滴滴、陌陌等大规模的创业公司的出现,是在iPhone诞生的5年之后。“假如2016年是头盔元年,就算目前的周期比以前短,真正第一个大公司也要三年之后才会出现。”万浩基说。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