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会出乎你意料

人工智能 2024-12-21 15:3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近日,Gartner 公布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手机应用的报告,强调了十大具有“高影响力”的应用,并预测这些应用将为设备供应商带来更加高级的的用户体验,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报告指出,到2022年底,搭载人工智能特性的智能手机将占据全球市场的八成份额,相较之下,这个数字在五年前仅为十分之一。在Gartner看来,人工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将极大提升数据安全性和电池性能,因为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主要在本地进行。

现在,我们将聚焦于其中的三大应用,并探讨它们所带来的期待与担忧。

首先是用户行为预测功能。未来的智能手机将如同用户的影子般存在,识别用户并预测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它将深入了解用户的喜好、需求和期望,然后按照用户的意愿自动执行任务。例如,智能家居场景下,它可以指挥吸尘器在无人时打扫,或在用户回家前启动电饭锅。这种深度追踪也引发了关于隐私和算法透明度的担忧。如果人工智能的预测与用户意愿不符,责任归属将成为问题。更糟糕的是,如果预测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尽管人工智能助手希望真正了解并帮助人类,但在复杂的决策上,它们是否值得信赖仍是个未知数。

其次是用户身份验证功能。传统的密码验证方式既复杂又低效,因此存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而结合了机器学习、生物识别和用户行为的安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自助服务能力。这也引发了关于隐私的担忧。用户是否必须放弃部分隐私才能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如果希望与家人共享移动设备,是否也需要他们展示生物信息?关于数据泄露的担忧也不容忽视。

4)自然语言理解的深度探索

智能手机的连续训练与深度学习功能,如同智慧的耳朵,提高了语音识别的精准度,更能深入洞察用户的真实意图。设想一下,当你对着手机轻声道出“天气真冷”,这背后隐藏的需求或许是“请在网上为我挑选一件夹克”,或是“请调整室内温度”。在异国他乡旅行时,这种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几乎可成为你手中的实时语音翻译器。

尽管我们梦想着拥有一个贴心的智能助手,如同管家一样,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排忧解难,自动订购所需物品。现实是,你的信用卡将与这位智能助手紧密相连,你的购物决策可能会被人工智能的算法所影响,甚至改变你的购物习惯。人工智能通过对你过去购买记录的数据挖掘,可能会限制你的选择范围。

关于人工智能个人助理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引发了众多疑问。这项技术究竟能为我们带来多少真实便利?对于那些习惯每年购买同一品牌夹克的人来说,或许这种智能调整温度的功能显得颇为实用。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否真的需要有一个全天候监视你的智能助手?仅仅因为谈论天气就擅自调整室内温度的决策是否过于冒险?人工智能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辞?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经足够复杂,期待机器能比人类更懂我们,这似乎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5)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的融合

随着iOS 11的发布,苹果公司推出了AR工具箱(ARKit)功能,为开发者们带来了全新的工具,让他们更容易为应用程序融入增强现实元素。与此谷歌也宣布了其ARCore开发工具,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其在安卓设备上的广泛应用。预测未来,几乎每款新的安卓手机都将自带AR功能。一个充分利用AR技术的应用程序实例是,它可以帮助收集用户数据并检测皮肤癌等疾病。

尽管大部分AR应用程序可能无法像癌症检测那样精确无误,但与健康相关的功能仍然让人无法拒绝。这也引发了对健康数据如何被妥善储存、管理和保护的担忧。尤其是当涉及到第三方诊断应用程序时,这些应用程序希望获取用户数据以改进其AI模型。与此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在诊断出严重疾病时如何负责地通知用户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机器人成为顾问时,“不伤害”的原则执行起来变得更加复杂。

6)智能设备管理的双刃剑效应

机器学习正在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待机时间。智能手机通过众多传感器理解并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如何时使用某个应用程序。通过智能管理,手机可以在后台运行常用的应用程序以快速激活它们,或关闭不常用的应用程序以节省内存和电池。

这种无处不在的监控和自动化管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果用户希望某个通常会被关闭的应用程序持续运行怎么办?或者反之亦然的情况呢?人工智能的预测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适应变化的使用情况。最近关于苹果iOS为老旧手机限制性能以延长电池寿命的报道引发了批评。这提醒我们消费者对设备控制权的丧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7)智能手机中的个人分析:洞察与平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传感器数据驱动的行为分析保险定价模式,如今已不再仅仅是预测驾驶风险,更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对设备所有者的行为惩戒。如果一个人频繁急刹车或在特定区域超速行驶,智能手机捕捉到的这些行为,可能会被人工智能视为不良驾驶习惯,从而引发保险费用的上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也需要驾驶员拥有驾驶保险呢?而在自动驾驶的时代,传统汽车保险费是否应该归零?这些问题引发了对消费者利益的深入思考。

行为分析的定价模式也可能带来歧视性定价的风险。智能手机对其主人的行为分析,除了关注工作时间,还可能涉及到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娱乐偏好。智能手机的无处不在,意味着每一个日常行为都可能被常开的人工智能程序量化。这种全面的量化真的可取吗?当用户在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被细致入微地判断时,是否会产生不适、压力甚至失去动力?

人工智能还可以自动检测受限内容,对令人不适的图像、视频或文本进行标记,并发出通知警报。计算机识别软件能够检测任何违反法律或政策的内容。在高度保密的设施内拍照或在公司付费的智能手机上存储机密数据,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也可能触发IT部门的警觉。个人智能手机对用户违反公司IT政策的行为进行检举,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我们需要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审查保持警惕。

在个性化照相方面,智能手机能够根据用户的审美偏好自动美化照片。种族歧视的“美化”滤镜让人担忧。自动调整肤色的功能似乎带有偏见。这种主观性的自动化可能将用户锁定在人工智能合成的滤镜内,限制了发现和欣赏美的途径。

智能手机的麦克风还能监听真实世界的声音,设备上的人工智能可以识别这些声音并触发相应的事件。例如,听到用户的鼾声后,智能设备可能触发用户的腕带以改变睡眠姿势。这种深度数据收集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人们是否愿意让一个外部商业机构以如此亲密的方式介入自己的生活?对于那些不介意让自己的生活细节被智能设备窥探的人来说,这种平衡是否已经开始失衡?当你周围人的真实声音也被你的手机收集时,你该如何平衡自己的隐私需求和他人的数据收集行为?你有权通知他们你正在进行的行为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讨论这些问题,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真正符合我们的需求和期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