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魅族18:旗舰中的异类 手感上的王者

人工智能 2022-06-20 15:12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3月10日消息,当大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近乎政治正确的绝对准则时,逆势而为的推出小屏旗舰,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2021年春,魅族18系列正式发布。如果说魅族18Pro是一款迎合市场需求,符合普罗大众对旗舰级智能手机产品认知的权宜之作的话,那么同期推出的魅族18,则是一款反潮流,非主流,且注定不能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小众产品。

但存在即合理。

市面上对小屏旗舰的呼声已久,真正面世的产品却寥寥无几。个中原因不难理解。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屏”更像是“高性能”的代名词,旗舰与大屏仿佛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对于厂商来说,大屏意味着更大的内部空间,无论是板件设计还是内部走线,都更加游刃有余。

也,当绝大多数人接受了大屏即旗舰的理论,当绝大多数厂商不具备创新能力时,选择大屏,就成为了一条无需思考,简便易行,顺理成章的道路。

但总有一些人,对小屏心心念念,那种挂牵来自于市场上无从选择的困扰,来自于对过往机型精妙手感的不忍释怀。

说到底,在智能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以后,小屏手机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它不再指代屏幕尺寸小的产品,而变成了对手机整体尺寸加以控制,便于单手操作,轻巧便携的机型。小屏手机讲究的是一个手感,而手感的好坏则一定程度上与屏幕尺寸正向关联。

,市面上并非完全没有小屏手机,缺乏的则是小屏旗舰的出现。目前在售的绝大部分小屏机型,均为千元级产品,在配置上的过渡压缩,让小屏和旗舰这两个词语格格不入。选择小屏就不配拥有性能,讲究手感就无法享受极致,这种无奈的配比让人们对小屏手机望而却步,毕竟配置决定了手机的生命周期,谁都不想自己购买的产品朝不保夕。

所以,当iPhone 12mini出现的时候,追求小屏旗舰的用户仿佛头顶青天,那种被压抑了太久的欲望瞬间被点燃原来,还有人记得小屏旗舰!

可在创新这条路上愈发保守的苹果,在整条iPhone 12产品线上的革新都可谓裹足不前,更别提还要在配置上痛下杀手的iPhone 12mini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在苹果产品上愈发突兀的大刘海在iPhone 12mini本就不大的屏幕上更加显眼,我们看到了本就尿崩的续航在iPhone 12mini上更加难堪大用,我们看到了没有进化的摄像头以及被砍掉的双卡双待,我们看到了满满的遗憾。

果不其然,iPhone 12mini成为了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词,人们痴迷于它的手感,也忌惮它的不足。这似乎进一步论证了大屏即正义的理论,直到魅族18的出现。

魅族是众多国产安卓厂商中唯一一个敢于正视小屏消费者需求的厂商,魅族18是这个春天诸多新品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屏旗舰。相较于iPhone 12mini来说,它的取舍更为精准,它的遗憾更容易被接受。它的不妥协来自于对旗舰配置的坚持,而它的逆势而为更是魅族“追求源于热爱”精神的绝佳体现。

从过往的传统意义上讲,魅族18所拥有的6.2英寸的屏幕绝不属于小屏的范畴。但伴随着手机屏占比日益接近100%,整机重量仅162g,宽度仅为69.2mm,厚度仅为8.8mm的魅族18,握持感与往日非全面屏时代5.2英寸的智能手机极为接近,非常适合单手操作。

八曲微弧设计,从根本上重新解读直线与面的交汇, 用更优美的弧线, 在魅族 18 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线与面秩序。

,直屏操控更加精准,更适合于游戏玩家,而曲面屏则握感更加舒适。手感为先的小屏手机,自然应以曲面屏为先。

魅族18将柔性 AMOLED 屏幕进行 50° 微弧处理,使得整 机弧度衔接更加平顺,减少视觉和触觉上可能带来的不适感 。

不同于传统的曲面屏设计,除了在机身两侧, 魅族18还将微弧进一步延伸到屏幕的上下两端,实现了上下 5° 的微弧设计。 这样做不但使机身外观更加优美,并且在全面屏手势 操作和顶栏呼出时,也拥有更舒适的过渡手感。

为了使机身边框部分的触感更加一体化,魅族18使用了高难度的 Edge to Edge 工艺,屏幕玻璃与后盖玻璃向边框中间弯折,以贴合中框弧度,对玻璃和金属贴合的部分进行 多次抛光处理,实现三折完美贴合。

而当你看到名为“踏雪”的白色后盖,那种“圣洁优雅的雪花缓缓落入湖中,超脱凡尘与世俗的情感从远方踏雪而来,只为与您相遇”的感觉,从手中传递到眼里,继而融化内心时,你不得不相信,做白色机身,魅族敢表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小屏不配拥有好屏幕,似乎也是以往颠覆不破的定理。但魅族不然。

魅族18拥有一块来自「三星原厂独供应」,兼顾细腻观感与流畅触感的优质屏幕。这虽然机屏幕尺寸只有 6.2 英寸,但魅族依然以超旗舰的标准使用了一块三星原厂独供 2K+ 分辨率的超清屏幕,高达 563 PPI 的像素密度带来细致入微的舒畅观感。,这款屏幕还支持 120Hz 超高刷新率,指尖的每次滑动都丝般顺滑。

魅族 18 屏幕分辨率达到了 3200x1440,以钻石阵列排布。采用了最新的 E4 发光材料, 峰值亮度高达 1300nit,对比度高达 5000000:1 。在这块 6.2 英寸的屏幕上, 如此高的屏幕分辨率,带来了高达 563PPI 的像素密度,和 Retina 视网膜标准相比,魅族 18 屏幕精细度高出 187%,亦是当下智能手机市场中像素密度最高的手机。

而在配置方面,作为一款小屏满血旗舰,魅族 18 出人意料地使用全新的高通骁龙 888 旗舰处理器,高通骁龙 888 旗舰处理采器了全新的 CPU 架构,Kryo 680 CPU,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 Cortex X1 架构的移动平台处理器。一颗最高主频 2.84Ghz 的 Cortex X1 核心、3 颗最高 主频 2.4Ghz 的 Cortex A78 核心以及 4 颗最高主频 1.8Ghz 的 Cortex A55 核心组成了 888 处理器 1+3+4 的架构体系,整体性能较上一代提升 25%。

魅族 18 支持 8GB/12GB 超大容量内存,内存规格为满血版 LPDDR5,速度提升 16%;支 持 128GB/256GB UFS 3.1 疾速闪存,采用全新的 V6 制程,综合性能提升 15%,无论游 戏还是日常适用,畅快体验无需等待。

跨时代的 5 纳米制程为其赋予了超越以往的超强性能,但也对手机的整体功耗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魅族推出了 OneMind 5.0 智能思维引擎,切断唤醒 5.0、资源托管 5.0、进程收割者 5.0 等全面升级的系统层级优化算法使魅族 18 表现出了极其优异的功耗控制能力, 真正做到了高性能,长续航,两者皆可兼得。

至于拍照,6400W 超级防抖全场景影像系统是魅族给出的答案,在魅族 18 的镜头模组上没有一颗「凑数」的摄像头,索尼主摄 IMX 682 传感器、三星广角及微距 S5K3P9SX 传感器、OmniVision 长焦 OV08A10 传感器,每一颗摄像头都是业界备受赞誉的高品质传感器,辅以 ArcSoft 专业影像算法调教,白天黑夜长焦微距均不在话下。

不止于此,在魅族18的机身上,你甚至还能看到超声波屏下指纹以及第四代·「双」超线性扬声器等高端配置。

屏下光学指纹的出现使全面屏成为了可能,但其带来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光学指纹对于解锁的环境要求较高,当屏幕表面出现水滴的时候,光学指纹的解锁成功率就会大幅下降;,光学指纹在解锁时会依赖屏幕指纹解锁模块的位置发出亮光,在夜间使用时会让眼睛感到不适。超声波屏屏下指纹技术则完美解决了上述问题,魅族 18 此次首发高通最新一代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 Qualm 3D Sonic Sensor,为屏幕指纹解锁带来了焕然一新的优质体验。

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相比光学指纹的一大特点就是解锁速度更快,此次魅族 Ultrasonic mTouch 仅需 1s 即可解锁手机。 并且,超声波屏下指纹即使在湿手的情况下也能稳定使用,体验更佳。

至于音效部分,魅族 18 上采用了全新的 smart PA ,性能较上一代升级 36% ,音乐层次分明,细节分毫 毕现。,内置超感立体音效系统可根据用户当前手机的握持方向以及屏幕触控情况判断当 前手机的使用场景,从而智能匹配对应「影院」、「游戏」、「音乐」的音效。

,作为目前为止2021 年度唯一的小屏满血旗舰,魅族 18 在 6.2 英寸的机身上实现了完整的旗舰性能。魅族 18 采用 6.2 英寸 2K+ Super AMOLED 四曲微弧屏,563 PPI 像素密度带来细致入微的舒畅观感,120 帧的画面呈现让指 尖的每次滑动都丝般顺滑;高通骁龙 888 旗舰处理器辅以 UFS 3.1 疾速闪存以及 LPDDR5 满血内存,开无论是 多线程任务还是次世代游戏都毫无压力,火力全开;全新升级的 OneMind 5.0 智能思维引擎,系统层级优化让整 体功耗实现了有效下降,高性能,长续航,两者皆可兼得;IMX 682 领衔 6400W 超级防抖全场景影像系统, ArcSoft 专业影像算法调教,白天黑夜长焦微距,随心所想想拍就拍;Flyme 9 安全纯净系统,0 推广 0 预装 0 广告 ,卓越体验虚位以待。

魅族 18 是一款「非典型却魅族式」的年度小屏满血旗舰,轻薄机身却不失旗舰性能,魅族一脉相承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在魅族 18 这款小屏满血旗舰上体现的淋漓极致。 轻妙,绝不是简单地削减配置以实现小巧机身,而是以领先科技结合非凡美学,将完整旗舰性能不缩水地融入到单手尺寸中,打造真正减重不减质的轻妙旗舰。

魅族18完美诠释了小屏旗舰的意义,为手感至上的消费者带来了一款期待已久的产品。它或许不那么具有性价比,它或许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只要有它在,这个市场就不再只是单一的颜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