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交通而言,线路固定、专用道行驶、车速较慢、距离短的特点,从整体上降低了对场景识别、安全控制等算法的要求,使其具备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条件。而实现的过程,一方面是公交车由辅助驾驶实现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另一方面是公交车后台调度系统的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公交车辅助驾驶、无人调度技术的成熟,公共交通将最有可能成为率先实现无人驾驶的行业。
政策支持,自动驾驶开启探索共享模式
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规划要求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形成我国自主的自动驾驶平台技术体系和产品总成能力,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模式。
1、加大自动驾驶技术探索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理想的领域,自动驾驶以及智能交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在《规划》中被重点强调。,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在智能驾驶方面,要求重点突破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建立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支撑平台,重点引进自动驾驶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形成我国自主的自动驾驶平台技术体系和产品总成能力,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模式。
2、发展智慧站牌模式,把公交站变成“智慧服务信息岛”
在“2017上海浦东公交智慧站牌设计创意大赛”上,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的参赛方案“智行·惠”,获得“最佳设计金奖”。据介绍,他们从智慧化、国际化、人性化、艺术化理念出发,采用标准化方法指引下的模块化设计。“智行·惠”智慧站牌包含3个模块——公交动态信息发布大屏、乘客互动查询触摸屏、便民援助服务终端。其中,大屏用于实时发布各条公交线路的站点、下一班公交车预计到站时间、未来几班公交车的载客人数等实用信息;触摸屏可通过触控和语音交互,供乘客查询换乘路线、旅游景点信息、公共服务窗口等周边信息;利用便民服务终端,乘客则能进行交通卡充值、手机充电、无线上网、扫码取用共享雨伞等操作。“我们想把传统的公交站改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智慧服务信息岛’。”设计人员说。
智慧站牌还能显示未来几班车的拥挤程度,以便让乘客选择性上车。据了解,上海产研院研发出了一种人工智能客流采集仪。它具有图像识别功能,安装在公交车上,可以识别出上车和下车的是人还是物?某些人在上车还是下车?上车和下车的各有几人?之所以能准确地做到这些,有赖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系统。
3、发展城市大脑
在去年的云栖大会,杭州市政府就联合阿里云公布了一项计划为这座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问题。例如,通过安装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摄像头,马路上通行的汽车运动趋势与数据模型一旦产生误差,达到一定阈值后,系统就会马上判断为交通异常,随之对这个路段红绿灯、路线推荐作出快速反应;同样,通过摄像头,可以识别同一个人出现的时间、位置,进而判断这条路线的人流轨迹,并对拥堵路段的红绿灯和公交站点进行自动调整。
去年9月,在萧山区部分路段初步试验中,城市数据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将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11%。
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情况仍然十分不易,尽管近年来环境技术都逐渐成熟,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法律责任界定。城市交通道路上车流量大,各种突发事情都可能存在,如果出现事故责任很难认定。不过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未来自动驾驶落地必然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