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狗”的余温尚未散去,各类携带“黑科技”的又悄然来袭……日前落幕的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工智能(AI)的热力扑面而来。科技巨头抢先布局、各路资本竞相加入,站上风口的人工智能,正迎来“最好的时光”。
科技龙头布局
多国谋划战略
近日,微软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公布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发布了可以主动引导对话交流的第五代“小冰”人工智能产品。
据介绍,微软“小冰”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已经进入了交互综合运用阶段。“小冰”不仅能够更贴近地模拟人类的自然交互行为,还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与人联络,如主动拨通用户电话、与人类交流。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兴起,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而具备智能交互能力的语音聊天机器人,将是全球科技龙头企业布局的重点。
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加入人工智能的研发大战,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统计显示,全球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上的投资已达300亿美元,人工智能一词的媒体关注度2016年比2015年增长632%,2017年上半年在此基础上再增长45%。
在科技巨擘的战场之外,各国政府也已将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强谋划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今年7月,中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到2020年与世界先进同步,到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而美国同期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像核武器、飞机、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一样,日益成为可影响国家安全的变革性技术。
应用场景丰富
助力行业革新
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明星机器人集体亮相曾在柏林爱乐厅参加管弦乐团演出的意大利弹钢琴机器人“特奥特劳尼克”、能够识别人类情绪的日本机器人“Pepper”、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姚明”投篮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让人们对未来的世界产生无限遐想。
除了工业领域之外,也在快速向家庭、社区等场景渗透。专家指出,人工智能已经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加速迈进,并已在深度学习、抗干扰感知识别、听觉视觉语义理解与认知推理、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识别与聊天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解决着消费者的痛点。
在教育方面,人工智能的价值正在凸显。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中国企业ROOBO研发的儿童智能机器人“布丁豆豆”引人关注,它可以与儿童对话聊天,为孩子提供浸入式的学习场景。专家称,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可以为每个孩子定制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也成为医生的左膀右臂。可以实施微创手术的医疗机器人“达芬奇”,在中国已有60多台,仅2016年就进行了1万多例手术。机器人做手术切口小、下刀准,减轻了手术对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准确性。专家预测,除了“做手术”外,未来的人工智能也能诊断病情,人工智能医疗系统可以对海量病历进行综合分析,辅助医生做出诊断。
据瑞银研究报告,至2030年人工智能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万亿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解决理论缺失
利用创新优势
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要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达2542家,其中美国最多,有1078家,中国有486家,排名第二。业内人士指出,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在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层面领先,美国则在基础研究层面优势较为突出。
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表示,中国要想在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战略目标,需要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他说,人工智能在目前仍是一门缺少理论的学科,而理论的指导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突破。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也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的不足之处在于原创的理论创新、基础性研发能力还不太够。
专家说,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算法与硬件计算能力的突破赋予机器人在某些领域的“超人”能力,这就要求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
姚期智也建议,实现理论突破需要大学和企业合作。他说,美国的科技公司也在和学校合作,希望中国的企业也能从长远的规划上,与学校联合。
人工智能已经演变成相对产业化的高科技行业,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加入到“风口”之中。专家建议,中国应发挥在应用层上的创新优势,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创造海量数据红利和消费市场红利,通过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创造更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