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获授牌,第三批
12月8日上午,在2020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开幕式上,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正式获授牌。
首批获认定的人工智能场景分别是,张江人工智能岛、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医疗“一站式”服务体系、北新泾街道AI赋能老旧小区智慧升级、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智慧教育共计4个项目。
其中,张江人工智能岛聚焦构建“园区智脑”,融合AI、、边缘云、物联感知等技术,与园区运行服务深度融合,逐步完善了3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部署,为园区管理、园区服务、园区楼宇、园区指挥调度带来了全新的方式。构建了AI+家居、AI+校园、AI+医疗、AI+金融、AI+制造、AI+园区管理在内的6个体验区,通过赋能张江科学城内原有的银行卡园、康桥工业园、国际医学园区等,使之扩增到AI+金融科技、AI+精准医学、AI+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目前,张江人工智能岛吸引了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在这里比邻而“居”,相应的创新孵化载体和应用场景陆续建成。目前岛内已汇聚90多家企业,4000多人在此办公研发,实现了产、学、研、用、投创新链的集聚。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在急诊领域搭建掌握4千多种多专科疾病智能诊疗平台,佐以智能感知设备,实现了智能快速分诊、精准诊疗,全程赋能急诊医护人员应对复杂多变的急诊挑战,为患者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急诊医疗“一站式”服务体系。应用场景建成上线以来,已为上海十院急诊45万人次患者提供深度问诊、分级、分诊,精准辅诊,分诊准确率从69%提升到95%。
今年疫情期间,该系统在十院公众号线上在线自动预问诊,依临床诊疗逻辑+ESI/NEWS 快速危急程度分级,从深度问诊到精准分科,帮助居民辨别身体不适情况及是否需要去医院就医。AI辅助影像诊断系统大幅提升看片效率,由原本一次阅片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缩短至两三分钟,放射诊断资源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当下,应用场景的建设经验又进一步拓展至专科门诊应用,辅助专科医生自动完善全面的电子病历管理,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建议。目前,AI系统在诊断中扮演辅助角色,最终结果由医生把关。
北新泾街道呼应智慧康养、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运动等百姓生活需求,实现了九大类30个项目在老旧小区集中应用。
疫情期间叠加智能外呼、防疫手环、智能门磁等AI应用,极大地为提升了抗击疫情的工作效率。如智能语音呼叫系统共拨打电话114726个,接通率达83%,极大地减少了人工重复率,提升了呼叫效率;针对占道经营、非机动车违停的智能巡屏,使问题发现覆盖率提升了90%。通过AI赋能,进一步弥补了老小区硬件设施、服务力量、周边配套等方面的不足,在服务多元对象、缓解康养供需矛盾、优化小区管理、强化精细治理等方面实现突破,从而让居民区们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街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了政企共建的新模式。参与建设的25家AI企业中近80%为长宁企业,30个项目中,14个项目为免费试点应用。通过应用场景的开放,为企业准确找到市场需求、推进产品迭代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构建良性交互的生态体系,实现了政府、居民、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有效降低行政投入成本。接下来,街道还将持续推进二期建设,在试点基础上,将成熟、规模化的解决方案,推广辐射到整个街道。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立足于本校英语教学特色,打造了一套自适应学习+课堂实时分析+口语语音矫正的“AI+学校”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了知识点分析、学生能力量化测试、记忆曲线与遗忘规律分析、自动组卷推题、知识点掌握推测、练习行为分析等功能。2020年,系统已在集团下属覆盖长三角地区的近20所学校开展了实践应用,系统使用师生总数已超3000人,具有较强复制推广效应。
界面新闻还从2020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上获悉,上海第三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已经出炉,七大领域的9个综合性AI应用场景入选,涉及教育、医疗、社区、园区、交通、城市管理、制造、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