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智能COO詹翊强:AI助中国医疗“软性资源”均

人工智能 2021-06-01 11:12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上海在线新经济)联影智能COO詹翊强AI助中国医疗“软性资源”均衡流动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樊中华)一端是长期以来难以破解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一端是AI技术在海量的场景驱动下迅猛发展,如何以科技改善未来的中国医疗?

联影智能COO詹翊强 受访者供图

“这正是促使我加入联影智能的原因之一,”联影智能COO詹翊强如是说,这些年中国对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但基层更加缺乏软性的医疗人才资源,人才培养需要时间,而AI能通过学习大城市丰富的医疗经验,将其转化为辅助基层医生诊疗的“利器”,从而助力医疗资源的均衡化。

这是詹翊强眼中“AI+医疗”的巨大价值所在,亦是他决定回国投身科研与产业第一线的“初心”。

“2017年,我从美国回来加入上海交大,正逢当时中国大力发展AI科技,学校与联影集团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基于之前在工业界较丰富的经验,我意识到,从工业角度切入医疗领域,以AI填补国内软性医疗资源的缺口,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詹翊强说。

由此,詹翊强加入联影集团旗下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席运营官,也是上海交大和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一肩挑众任,詹翊强一边带领团队开发多款赋能设备、临床和科研的医疗影像产品并获得NMPA、FDA和CE市场准入,一边用实践赋能科研与教学,他对此甘之如饴。

“联影智能的赋能有三个方向,一是赋能设备,例如联影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打造的“All-In-One一站式放疗”模式,通过联影一体化放疗机和AI自动靶区勾画计划,实现在23分钟内完成整个放疗流程,颠覆了传统至少数天才能完成的放疗流程;二是赋能临床,比如AI可实现CT一扫多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的多个病灶,解决了患者多次接受CT扫描仍难免有遗漏病灶的问题;三是赋能科研,例如在新冠肺炎爆发后,医生使用我们的科研平台发表了10余篇SCI研究论文,在国际上也受到关注。”

谈及AI对医疗的改变,詹翊强对各种经典场景如数家珍。“特别是, AI可赋能基层医院能力提升,比如智能影像设备可以利用AI质控软件,对基层医院技师的拍片质量进行第一时间判断,避免远程传输后才发现图像质量问题,造成误诊等,可通过回顾分析操作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联影智能应声而动,在短短一个月内发布uAI新冠肺炎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全栈解决方案。以AI赋能的“智能天眼”CT可对病人的身高、体型、位置等信息进行自动化识别,无需技师进入扫描间即可完成隔室扫描,大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可以完成及时预警、定量分析和量化随访。这些技术贯穿整条影像工作流,成为全国抗疫一线的“AI天团”。

詹翊强用“产品定义的前瞻性”和“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来解释这一迅速响应。

“联影医疗早在2016年就对智能化的‘天眼CT’有所布局,其背后的模块也是我们几年来反复琢磨打造的‘可复用模块’。疫情爆发后,我们与上海和武汉的医院展开合作,在医生支持下做了大量数据标注,差不多5天就开发了第一版模型,经过四个版本迭代,迅速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产品。”

在詹翊强看来,作为国内优质医疗资源的聚集地,上海的医院正在以越来越大的热情拥抱AI技术,并从中真正体验到了助益之力。他笑称,在上海某医院,AI应用因为要升级而停用的几小时,科室里甚至要提前通告一下,“就像停水停电要提前通知一样,这么看上去AI已经有些像水和电了。”

“‘AI+医疗’在上海的率先实践落地可以为全国医院的智能化转型带来标杆效应,”詹翊强坦言,当前,上海全面推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给医疗AI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尤其是实现 SA全面商用,对联影智能而言意味着非常大的创新空间。

“在现阶段,AI更多的是一些单点辅助,而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基建的进一步发展,AI将会对医疗的工作流产生更全面的改变,甚至构建起以AI为基准的‘未来医院’,这就需要以为基础进行“”部署以解决算力问题。”詹翊强说。

,中国在鼓励医联体、医共体的发展,“基层医院通过技术可将诊断病例传送至部署了AI应用的中心医院进行快速阅片、筛查和救治优先级判断,切实推进医疗资源共享。”

作为在上海诞生、成长的“硬核”科技企业,詹翊强坦言联影智能始终受益于上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优势、顶尖的人才和医疗资源,以及重视创新并不断为企业提供新机遇的营商环境。

“AI不是闭门造车,对行业支持的要求非常高,以联影智能为圆心,五公里内就有着上海最好的几家三甲医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与医院共同开发AI+医疗产品,共同推动未来中国医疗的新变革。”詹翊强说。(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