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冯晓源:AI为医疗影像行业带来哪些可能
人民健康医学影像科是一个怎样的科室?它在整个医院学科体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冯晓源影像科是医院的基础科室。我们常见的超声、CT和MRI等都是医院常见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影像科医生虽然不直接与患者接触,但他们的阅片和诊断结果直接影响临床科室对病情的判断,一个医院影像科水平高低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其临床科室水平的高低。
人民健康您认为飞速发展的AI技术将来能为影像科的发展和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
冯晓源AI无法完全取代影像科医生,但它能帮助影像科医生从繁重和重复的阅片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影像科医生的阅片效率。在AI的帮助下,影像科医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创新与学科交流当中,这对影像学科自身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
人民健康目前国内AI医疗影像技术的全面推广是否顺利?还有哪些难题亟待解决?
冯晓源一个是技术层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医疗影像背后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AI识别的精度不足的话就无法发挥其辅助的价值;另一个是AI服务的买单方还需明确,“谁获利谁付费”,AI提高了医生的劳动效率,但要求医生自掏腰包目前也不太现实。
AI智能影像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医院向前看,需要医院看到未来医疗健康模式改变的巨大前景。未来的智慧医院将会在患者的个人档案中记录海量信息,除传统病历信息外,还要包括影像、血液、基因等多个医学和生物信息维度。要汇总分析如此大量的数据,必然需要AI的帮助。
目前AI在医学影像的运用还只是智慧医院需求的沧海一粟,在不远的将来,医生通过成千上万条有效信息来精准诊断病情的场景,极有可能在AI的辅助下成为现实。医疗AI产品如果能明显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医院就能有更大的购买动力。
人民健康您刚刚提到问题涉及面都很广,AI医疗影像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冯晓源这呼唤AI医疗影像产业链上下游各个主体进一步提高协同性。目前行业发展还未连“点”成“线”,未来还需进一步由“线”及“面”。从“点”到“线”,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摆脱当下各自为战的局面,从上游的信息采集到下游的数据分析,连接设备制造业与医疗服务业,共同开发新的应用场景;由“线”及“面”,则是进一步将行业价值延伸,延伸至支持医院的多学科会诊、治疗决策甚至是改变整个就医流程。这更需要国家层面来统筹,全国一盘棋地打通从产业到医疗的各个关节。
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出现是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个中游的服务机构与上游的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企业以及下游的人工智能企业等都有利益关系。它既可以独立提供服务,亦可作为医院的合作伙伴,分担业务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目前已被归为医疗机构的类别,《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支持第三方影像中心发展的政策也陆续落地。
人民健康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目前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方向。从AI医疗影像行业的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政策环境?
冯晓源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一直在增长,但创新永远是超出现有规定的,现实往往比理想要骨感。当政策落实到某件具体的事上,总会发现依旧存在一大堆问题,这是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也必然会解决的阻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突破旧的模式,把新的服务用到老百姓身上去,虽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很有信心。
人物简介冯晓源,2020年正式履新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此前曾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华放射学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上海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兼放射科主任,现在是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冯晓源不仅仅是我国医学影像学界的权威,在国际上,也曾担任国际放射学战略研究会候任主席,并且是美国伦琴放射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北美放射学会会员,还是英国国际医疗集团国际医疗战略委员会的首位亚洲委员。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