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病原体检测、铁路AI医生……百余科技项目亮相
作为本届京港会重要内容的科技专题活动由北京市科委、香港贸易发展局等主办,活动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京港科技合作新态势”。活动聚焦京港两地“科技研发合作、创新环境培育、科技人文交流”,发挥京港两地特有优势,积极开展京港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两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两地科技创新的影响力。
活动中亮相的京港两地优秀科技项目吸引了参会嘉宾们的注意。北京大学生命医学院教授尹成器现场介绍了新型全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由北京大学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依托前期开发的新型RNA测序文库构建技术-TRACE研发而来。“在SARS、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疫情爆发后,往往伴随着其他病原体的共感染,能够针对病人快速确定感染的所有病原体类型和病原体基因组序列,将为控制疫情、研发药物的提供关键支撑。”尹成器表示。相比目前需要耗时两三天才能检测所有病原体的技术,这项新检测方法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优化构建测序文库,可以做到2至4小时出具检测结果。
此后,来自香港的诺达科技对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视觉路径定位技术进行了路演。通过技术结合人工,可以让机器人整合多个深度摄像头与定位标签进行自主建图、导航与定位。另一家企业神州高铁则带来了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声学诊断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对运行中铁路轴承噪声信号的采集和分析,识别铁路客车轴承的工作状态,可提供有效的轴承内部早期故障诊断结果。
除了现场推介的三个京港两地科技项目,一本厚厚的项目册还展示了百余项来自京港两地的优秀科技项目。记者在项目册上看到,部分项目抛出了具体融资合作的橄榄枝,期待着在京港两地合作下实现成果落地转化。
“要充分发挥京港两地在汇聚各类高端科创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做好顶层谋划,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全链条创新合作,进一步发挥各自特点,发掘拓宽合作领域,以‘两区’、‘三平台’为抓手,将京港科技合作不断推向深入。”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仁全解读后疫情时代京港科技合作新态势时表示。
,本次活动上还举行了三场签约仪式,将京港科技合作落到实处。签约内容分别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与香港贸发局签署《深化京港科技企业合作备忘录》、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与中国香港(地区)商会签署《京港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以及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港诺达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深化京港STEM创新合作备忘录》。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