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与国际传播学会举办2020新媒体国际论坛
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本届论坛以“智能传播与社会关怀”为主题,通过“在线会场 + 线下会场”联动的方式进行。
1500多人共聚云端和论坛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和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在开幕式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主持开幕式。
本届论坛共设有包括院长论坛、期刊主编论坛、数字传播时代的出版阅读与短视频知识服务、疫情下的媒介表现与传播效果、融合文化技术、生产与消费、智能传播与社会生活,健康、风险与医学传播、疫情下的全球传播及人类命运、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与产业转型、媒介素养与新闻传播教育和“灾难医学传播联盟研讨”等13个分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本乾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主持开幕式。他认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包括传播学在内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智能传播与社会关怀”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疫情条件下的媒介表达,更是人工智能时代全球传播的最好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在致辞中表示,相较于有着124年历史的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是年轻的学院,但在他成立的18年以来,已走出了一条交大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之路,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取得了新闻传播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三的好成绩。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今年论坛的主题“智能传播与社会关怀”格外具有现实意义与前瞻性。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部共建暨媒校合作单位,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代表集团向海内外产学研各界专家表示欢迎。他说,在当下新冠疫情和新技术的背景下,讨论智能传播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技术赋能媒体远不止于流量的增加,更在于人的价值关切,本届新媒体论坛的主题点出了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和共同的目标。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致辞。
ICA现任主席、阿姆斯特丹大学Claes De Vreese教授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继续追求创新和有影响力的研究非常重要。“这次论坛主题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希望与会者能受到启发。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在线下相见。”
ICA 候任主席、美国西北大学 Noshir Contractor 教授介绍了题为《COVID-19时代的团队合作》的研究。研究发现,新冠疫情下,跨国公司的团队合作经历了“外部聚焦-内部聚焦-内外部平衡”的历程。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公司的组织运行和人际传播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ICA 前任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Ang Peng Ha在《媒体与传播中的人工智能》的演讲中,探讨了全球疫情背景下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了新闻生产流程,为其注入诸如自动化写作、预测模型等新鲜血液,但也暴露出假新闻泛滥等问题。
聪明的机器一定导致愚蠢的人类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计算机辅助传播》前主编S. Shyam Sundar在《智能传播技术时代的人类与机器》的报告中指出,虽然部署智能传播可以被用来有效地应对诸如Covid-19这样大规模的社会威胁,但与此,它们也可能被滥用,造成人机之间的关系紧张。Sundar教授认为,应该通过更多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实现更好的人机互动体验。
ICA 前任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Ang Peng Ha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发表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传播学发展的三个关键》的主题演讲。他提出,未来传播学学科建设需从“媒介化、非理性、数据与算法”三个关键方向出发,以“用传播的逻辑重构社会生活”为重点,解决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
在时代,人们普遍乐观地认为数据已经不再是问题了。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国际传播学会会士祝建华在《数据是智能传播最根本的瓶颈》的主题演讲中却指出,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数据已经成为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的问题。数据不完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者被机器无意损坏等都是传播者面临的大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魏然在《以“向善”为目的的智能传播》中指出,以TikT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一方面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收益;另一方面个性化推荐算法也造成网络成瘾、“过滤气泡”等社会层面的负面影响。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魏然提出智能传播应考虑传播的社会目的,要打造以“向善”为目的的传播。
人类如何更好地与AI和谐共处?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国际电讯传播学会理事刘幼在其演讲《人工智能与社会关怀》中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她围绕目前使用应用程序时产生的隐私问题,指出在 AI 的帮助下,政府、企业以及每位用户应该平衡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建立一个更为包容和明智的社会,构建人类社会与AI的良性循环。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在题为《复杂关系下的感知智能与深度识别》的演讲中,分享了他对智能传播的理解。他指出,人机融合智能本质上是人-机-环境复杂关系识别的技术,媒体应当借助智能媒体技术,打造跨物种、越属性的生态体系,在深度态势感知和真相解读能力方面提升媒体的竞争力,在文化、医疗、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报道中展现媒体的社会关怀。
上海报业集团财联社副总裁杨大泉演讲。
财联社副总裁杨大泉在《财联社与星矿数据搭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中,分享了财联社借助星矿数据,搭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杨大泉说,搭建国内首家标准与非标数据相融合的金融平台,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落地。他表达了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响应“上海文创50条”的愿景与使命。
本届论坛特设“院长论坛”,包括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近30家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所长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创新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2020年初,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发起倡议,联合了全国16所新闻传播院校和15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创办而成的“灾难医学传播联盟”成立,就是期望以一个长期性、可不断增长的组织模式,来打通传播学界、业界、医学界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应对灾难医学事件中的传播问题。
在本次ICA论坛中,联盟发起人、新闻传播学、医学等各界人士在疫情背景下,就儿童心理健康、传播对于医疗科普的推进、如何运用社交媒体促进传播学和医学的合作、如何在临床医学中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儿童灾难医学的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看法和展望。
据悉,2019年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发起,并由学院与“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和人民网共同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健康与医学传播研究中心”。在新冠疫情期间,该中心医护人员和学院教师又发起“灾难医学传播联盟”,该联盟成员在疫情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培训
- 真正能和人交流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
- 国产机器人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冠脉介入手术
-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未来30年的AI和物联网
-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东方水利新增专利授权:“一
- 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和机器更好地合作
- 新春贺喜! 经开区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以工业机器人为桥 传统企业如何趟过智造这条河
- 山立滤芯SAGL-1HH SAGL-2HH
- 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火热报名中!
- 未来机器人会咋看人类?递归神经网络之父-像蚂
- 成都新川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
- 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小米产
- 到2020年,智能手机将拥有十项AI功能,有些可能
- 寻找AI机器人的增长“跳板”:老龄化为支点的产
- 力升高科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参加某支队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