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G大会今天开幕,八大“黑科技”抢先看

人工智能 2021-06-01 09:3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在亦庄远程驾驶房山的汽车、智能灯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节灯光亮度……世界大会今天(11月21日)开幕,2万平方米的大会展览也将揭开神秘面纱。新京报记者昨日提前探营发现,智能应用已经布满整个场馆,观众将在互动性中体验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此次展览围绕“展成就、望前瞻”“智慧城市、智生活”“智慧交通、享出行”“智能制造、创未来”“智慧医疗、更健康”“高清视频、看世界”六大主题,展现发展最新成就和最新场景应用案例。

11月20日傍晚,北京亦创会展中心,工人在做的准备工作。2019世界大会开幕式、主论坛将于11月21日上午举行。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物流监控

包裹传送卡带探头“秒级”报警

今年“双11”也有的加持。在京东物流展区,观众带上AR眼镜,可以在京东亚一园区沙盘模型上感受车辆无感入园、智能导引、数字月台等物流生产情景。可以助力视频实现对货车满载率、停靠位置、发车是否准时等情况的监控。

据京东物流研发部负责人者文明介绍,除了物流生产,物流管理也用上了。很多场景基于计算机视觉,比如仓库内有很多安全通道,通道上不能有包裹等障碍物,仓门也不能打开,以前传统模式用人工巡检了解这些情况,可能几十分钟才能发现。使用之后,摄像头进行目标识别,高清视频将实时传送到云端,并进行报警,“从感知到传到云端,到计算出结果发出报警,是秒级的,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智慧物流系统的无人仓。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今年‘双11’包裹很多,在亚一园区每天有百万级的出库量。有些包裹偶有出现异常,比如卡在传送带或者掉落,有了我们可以进行视觉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报警人工干预。”者文明说,小目标识别对于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未来将使用4K、8K的视频,而是传不动4K视频的。

亦庄踩刹车信号40毫秒传房山车辆

在中国移动展区,一个模拟座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技术人员在亦庄的驾驶模拟器上操作,控制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房山示范区的车辆上,实现车辆前进、加速、刹车和转弯。外场车辆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也将通过网络回传至驾驶模拟器上,让体验者拥有较真实的驾驶体验。

工作人员展示远程驾驶。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我面前有六块大屏幕,能实时显示房山车辆的行驶情况和周围路况。这辆车的驾驶位上有一名安全员,在开放园区的测试道路上可以和其他车辆混行。目前车辆行驶时速为15公里。我这边踩一下刹车,40毫秒(1秒等于1000毫秒)就能传到房山的车辆上。”

技术人员说,依靠网络低延时、大带宽、高可靠性的特性,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在无人区、矿区、垃圾运送区等人员无法到达的环境恶劣区域和危险区域,可以通过网络精准控制,提升安全系数。他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如果未来车辆可以上路,且做好安全保障,遇到车主聚餐饮酒的情况,车主的家人也可通过远程驾驶将其安全送回家。

远程医疗

浙江、四川、北京用上远程救护车

用上,大城市的好大夫也能为农村地区患者就诊、甚至手术。在中国移动展区,“医生”操作超声探头,借助可以远程操作异地的机械臂,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超声影像和病人影像的画面也通过回传至医生操作台,“目前我国存在医疗医院分布不均的情况,用上,可以使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

工作人员头戴AR头盔进行智慧远程医疗展示。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中国移动医卫行业拓展部项目经理李钻说,今年3月,全国首例基于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北京和海南之间完成,“远程手术需要毫秒级的低时延和毫米级的精确度,具有低时延、大带宽的特性,大医院的医生基本可以实时看到手术的过程。”

她说,目前远程急救也应用了,“急救车和心电等设备上都搭载了信号后,病人在急救车上检测的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医院。病人还没等到医院,医生就能通过远程视讯和检测结果等提前了解情况。目前浙江、四川、北京等地都用上了这种救护车。”

影视传输

横店拍摄电影可异地实时审片

时代来临,也会引领影视行业。“在传统的传输方式中,影视素材量大,每天可能在10T左右,存储空间告急。素材传输方式效率低,速度慢、成本高,传输数据也没有保障,原片被泄露导致票房受损。异地拍摄多方协同审片,耗时耗力,由于网络传输速度限制,大部分审片素材是通过‘人肉’传递,需多轮收集审片反馈,过程繁琐。”

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说,展区提供了以上问题的智慧影视解决方案。方案提供了全球高速文件传输工具,海量影视数据通过技术在云端实现全球高速传输,传输文件大小无上限,并且提供多重安全保障。

通过大带宽的特点,方案提供高清审片平台,一部高清电影上传到智慧影视平台的速度极快,通过智慧影视的AI审片工具,将可以实现异地、多人审片,“比如在横店拍摄,能在北京实时审片,提升行业制作和宣发的效率。”

+8K转播车。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智能灯杆

做基站“支点”实现“9合1”功能

在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一个“穿戴”了一身“装备”的灯杆,看上去非常“隆重”,不过尽管“装备”复杂,但没有一项是多余的。博大网信工程部部门经理甄挚给记者数了数这根灯杆上的“装备”数量,足足有8种。具体来说,包括充电桩功能、紧急报警按钮、LED显示屏、音箱、云台摄像机、无线WiFi、环境监测装置、可自动调节灯光亮度的灯头。

2019世界大会上,一名记者正在直播介绍智能灯杆。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例如,紧急报警按钮对于遇到突发状况的市民就非常实用,市民按动灯杆下方的紧急按钮,便可与后台的中控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最及时的帮助。环境监测装置可以监测PM2.5、PM10等多项污染物,监控范围为方圆50米。“后期我们会与环保部门沟通,如果可以,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反馈在LED屏幕上供市民参考。”甄挚说。

可自动调节亮度的灯头也非常实用,如果周围环境亮度比较亮,灯头就会自动调节到相对较暗的亮度,既节能环保,又能令行驶在该区域的司机视觉效果比较舒适。

既然参加的是大会,这根已经集中了8种“装备”的灯杆在方面自然也不能落后。甄挚告诉记者,这个智能灯杆可以作为基站安装的支点,类似于现在信号的基站。届时,这种灯杆将实现“9合1”功能。

甄挚表示,明年亦庄地区计划安装5000根智能灯杆,目前已经有大约700根。

升级版“明厨亮灶”

厨房员工违规操作及时抓拍

“明厨亮灶”是指消费者在餐馆就餐时可以通过显示屏看到后厨的情况,如今北京市不少餐厅都实现了“明厨亮灶”。在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了升级版的“明厨亮灶”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够监控后厨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和状态,还能自动抓拍工作人员的一些特殊行为动作,然后将这一动作传输到后台,后台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监控迅速判断后厨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智慧明厨亮灶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餐厅后厨动态。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亦庄智能城市研究协同创新研究院政企部销售经理贾宗纬举例说“如果后厨出现老鼠,工作人员的行为动作肯定不同,系统就能自动抓取,并及时传输到后台。,如果后厨员工没戴口罩或者帽子,系统也会自动抓拍,并进行标记。”

记者在现场的显示屏上就看到系统抓拍了一家餐厅的后厨照片,其中有位员工没有戴口罩,系统用绿色小方框进行标记;有位员工没有戴帽子,系统将其标注为黄色。,这套系统还能实现,后厨员工经过后方能进入工作区域。

贾宗纬表示,技术实现后,升级版的“明厨亮灶”系统信息传输将更加迅速,“现在信息传输还是有些慢,运用技术之后,信息将同步传送,减少延迟。”

AR工业智能眼镜

实现远程协助还可智能巡检

很多科幻大片里常常有这样一个场景男主角戴上一个特殊的眼镜,眼前便会出现像电脑屏幕一样的操作平台,男主角的智囊团队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指挥男主角进行各项系统操作。在大会现场,参观者就戴上了类似电影里的这种眼镜,让科幻变成现实。

这种名为“AR工业智能眼镜”的眼镜外观跟墨镜差不多,戴上之后眼前便显示出“系统升级”“拍照”等几乎跟电脑显示屏一样的界面。记者操作一个类似鼠标的按钮,便轻松完成了拍照功能。

AR工业智能眼镜可实现远程协助、智能巡检和交互式电子手册模拟培训。以智能巡检为例,传统意义上的巡检是检查人员进入检查区域,然后将问题记录在记录本上,再根据记录本上的问题进行检修。如果巡检人员戴上AR工业智能眼镜,眼前将出现这套需要检查的设备的相关记录和场景,检查人员可以与后台同步沟通现场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准确率。

枭龙科技市场总监张琦介绍说,在条件下,尤其是在做远程传输的时候,一些算法和传输会受到限制,“以往通常的做法是拉一根光纤,做一个热点,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传输。在技术的条件下,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简单。使用者戴上智能眼镜之后,可以直接调取云端的数据,再结合实景进行处理计算,便可完成相应的操作。”

智能垃圾箱

可以实时监控箱内垃圾数量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一种智能垃圾箱,消费者使用这种垃圾箱需要搭配使用专属垃圾袋。黄色的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该二维码与消费者绑定,当消费者将垃圾袋对准垃圾箱扫描口时,垃圾箱会自动识别用户信息并打开不同的垃圾箱,消费者便可轻松完成扔弃垃圾,而不会扔错垃圾箱。据工作人员介绍,黄色垃圾袋为可降解材质。

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分类回收箱和云平台。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除了方便消费者扔弃垃圾,智能垃圾箱还能帮助环卫部门更加科学地设计回收垃圾的线路和放置垃圾箱的数量。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垃圾箱有一个强大的“大脑”智能垃圾分类云平台,在平台上可以看到累计回收垃圾的吨位数、累计回收饮料瓶的个数、节约自然资源的公斤数、减少垃圾焚烧量等信息。

,区域内智能垃圾箱的布局也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台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区域内各个垃圾箱的垃圾数量,这样就能科学规划垃圾回收的线路,让区域内的垃圾箱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吴婷婷 摄影记者 李木易

编辑 丁天 校对 刘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