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还需要很长时间
人工智能会产生自主意识吗?“这就是科学和科幻的区别。”人工智能协会首位华人会员、第四范式首席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强教授20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和霍金等科学家的担忧不同,所谓人工智能产生意识、“奇点临近”,在杨强看来并不存在。
但人工智能的确会对人类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比如说未来的,它可以看你怎么工作、模仿你,你觉得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被它取代,而你只需专注作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杨强说。
人工智能做了什么?
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先驱图灵提出著名的问题“机器可以有思维吗?”围绕这个问题,人工智能的先驱开展了诸多探索。
他们有一个假设智能包括计算机可能赋予的智能,来自于计算物理符号的排列组合,只要能很聪明地把这些物理符号排列组合,人类可以从一系列的零和一的组合来得到“智能”。前三十年,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研究围绕符号搜索展开。
“前三十年围绕符号搜索领域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显著成果,就是深蓝计算机,”杨强说,“包括这次的AlphaGo,一半算法都是搜索算法,另一半算法是。”,正是人工智能研究后三十年的主要成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以“”为代表的技术不断获得突破。
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广告、智能客服。也可应用于金融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金融决策。
不过,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取得了许多里程碑,但依然面临“瓶颈”。
在杨强看来,人工智能当前面临的一项瓶颈是过于依赖,“现在的AI只是很初级的AI,因为它利用来补足算法的不足,只要数据足够大的话,很多算法上补丁都不用打了。如何在小数据情况下也能发展人工智能,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关注焦点。”
“迁移学习”,就是解决对人工智能制约问题的一项关键技术。
未来还能做什么?
什么是“迁移学习”?“比方说你建了一个荐书网站,又建了一个推荐食品的网站,那么我们可以拿荐书网站模型迁移到新场景下应用。如果不用迁移学习,就得等很长时间获得足够多的数据来做智能推荐。”杨强向记者举例说。
除了“迁移学习”,科学家还试图赋予人工智能更多能力,例如“终身学习”。
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就像是“长机”和“僚机”,僚机会跟随长机做一些动作。比如说未来的,它可以观察人类如何工作,并模仿人类的工作。“你觉得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你只需专注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杨强说。
“,人有哪些能力,未来都会对应着一个人工智能。”展望未来,杨强说。不过,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突破。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