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寒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
导语
2017年的行业小井喷与随后的2018年整体不达标的鲜明对比,凸显出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资本持观望态度,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迎来国外大品牌的激烈竞争,同时中美贸易战持续加剧,使得当前的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在这寒冬之中,死亡与新生并存。最近的“孟晚舟事件”使华为和5G技术成为公众焦点,展示了新生代中国企业如华为般崛起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趋势。那么,这一趋势对机器人行业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从短期看,这一影响似乎并不明显。中国的机器人进口主要来源于欧盟和日本,出口则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前层次的贸易战对机器人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
从长期来看,影响不容忽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器人科研中心,虽然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在软硬件领域拥有核心优势。对于机器人技术而言,软硬件缺一不可。长期的贸易冲突可能会对未来国产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并购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际上,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当年中国遭受西方国家封锁,却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研发出众多尖端科技装备。而印度则依赖外部资源,产业链断裂,科研能力不足。
回顾国内市场,2017年行业产能不足催生了大量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涌现。机器人本体企业凭借背景平台和政策利好,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收购技术企业,外设如夹爪等也纷纷出现。集成商方面,虽然业务增长带来喜悦,但垫资之痛也成为一大困扰。
无论如何,国产机器人产业链正在逐步走向国产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步发展。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企业倒下,但先行者已经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一步将以技术驱动取代市场驱动。核心技术与产品才是根本,低价策略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国产机器人已经开始步入正轨,留给它们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只要把握住市场脉搏,坚定技术发展方向,便有可能走得更远。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国产机器人需要保持淡定的心态,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
机器人培训
- 国产机器人寒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
- 绵阳市和华为达成战略合作数字化建设将提速
- 为减少排队时间,这家企业推行早高峰无人机打
- 陆奇50年后微软谷歌会被超越 AI是前所未有的机
- 苹果2025年能发大财?不信请看这些理由
- 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战略发展
- 智能码垛机器人是促进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因素
- 国务院:中小学应设置AI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 又一人工智能企业叫板英伟达,依图推云端AI芯片
- 完全自主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超声波导航 就像蝙蝠
- 首个机器人小镇2025年在余姚建成
- 美国美林证券准备引入机器人做财务顾问
- 京东发布配送机器人4.0
- 微创机器人进入肺部检测
- 百度医疗事业部解散,并入人工智能团队
- 我国首款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亮相 可遥控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