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打游戏一样做手术没毛病!
未来,当你需要进行视网膜手术时,或许不再需要医生亲自操刀,而是由牛津大学研发的革命性外科手术操作系统来完成。这一系统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展现出在复杂手术中超越最专业外科医生的潜力。
关键点在于精度。视网膜手术需要在眼睛上开微小的孔以进入视网膜,而那里的操作需要极其精细。牛津的视网膜剥离装置“R2D2”能够精确到每次移动仅10微米,这比人类外科医生能够实现的精度提高了十倍。对于需要在眼球边缘开一个毫米宽的刀口的手术来说,这种精确度至关重要。
尽管手术全程由外科医生通过控制杆操作,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将手术刀交给了机器。自2001年以来,牛津团队一直在研究R2D2。在去年的临床试验中,他们成功地为一名70岁的牧师完成了手术。此后,在随机临床试验中,该团队成功完成了更多的手术。
这并不意味着手术没有风险。在最近的视觉和眼科学研究协会年会上,团队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临床试验中,有两名患者出现轻微出血(又称微型感染),另有一名患者出现“视网膜感染”,这种状况可能增加视网膜撕裂或分离的风险。尽管如此,相比于传统的医生操作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这一系统的表现显然更好。
事实上,机器人不仅在精细的眼科手术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1月,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的医生成功试用了一台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机器人注射器。当视网膜中的静脉被阻塞时,可能导致失明。治疗这种病症非常昂贵,大约需要35,000美元的费用,并且需要外科医生将药物注入眼睛后面仅0.1毫米宽的静脉中长达十分钟。
牛津团队对R2D2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认为这一系统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接下来,他们计划进一步完善R2D2,使其能够用于将流体注入眼睛后部的更复杂的手术,比如视网膜基因治疗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医疗奇迹。
机器人培训
- 像打游戏一样做手术没毛病!
- 博智林测量机器人高效率、高智能、高精度
- 谷歌前CEO:美国只领先中国一两年,需要在人工
- 中科大版大白软体机器人引发学界瞩目
- 科技范儿!带你看看服贸会上的机器人总动员
- 微秒成功研发移动机器人驱动器,抢占了市场的
- 16岁少年创造了个机器人 能使森林树木保持健
- 这个应用能够加密你的短信和通话
-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势展望(附PDF下载
- 掌趣科技连续三年荣膺中国出海品牌50强 彰显全
- 羊脸识别:人工智能可识别羊的五种不同面部表
- 既会下棋又会写书法 格力神秘机器人首次亮相
- 交通事故民事执行申请书
- 如何使用AI服务机器人避免密集
- 谷歌 DeepMind MuZero 人工智能可以不学规则掌握游戏
- 前五名的扫地机器人品牌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