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前进 机器人工业园走起
国内机器人制造业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阶段。机器人工业园在天津、昆山等地的纷纷建立,吸引了国内外智能制造巨头及上下游企业纷纷汇聚。随着传统重工业逐步被淘汰,该产业有望弥补地方财政因淘汰落后产能而遭受的冲击。
机械行业研究员李文倩表示,继常州机器人产业园之后,天津、昆山等地也相继启动机器人工业园的建设工作。这不仅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展现了这个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机器人产业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机器人需求量正逐年增加,近两年的市场容量增幅高达50%,其中工业机器人是开拓市场的最大动力。汽车制造业正逐步实现以机器人替代人力操作的改革。工业领域与机器人的结合已成为全球趋势,而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的不断下降,使得扩大机器人应用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在国内机器人领域面临挑战。由于国内机器人市场起步晚,相关企业的数量较少,市场占有率不足30%,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制造巨头占据。尽管国内已建成投产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园仅有常州市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制造产业园,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提升技术的配套设施、专业人才、研发环境的建设同样重要。
尽管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园区建设滞后加剧了“市场换技术”的矛盾,但天津、昆山等地的工业园的筹建显示国内制造业已经开始重视机器人产业,并正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这表明了国内制造业对机器人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
《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情报和点评》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同时面临海外龙头进入我国市场的冲击,其发展空间相对有限。扩大自主品牌产能规模,扩张本土机器人行业的布局范围是当务之急。这不仅为自主研发提供平台和温床,也能提高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及市场参与度,推动企业升级发展。只有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机器人才能不断进步,逐渐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