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自动化打包生产线问世!探究亚马逊构建

机器人技术 2021-05-31 11:49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某些集锦视频中,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人飞快地将物品进行包装,封好口并贴上订单,整个过程不出半分钟。

你也许会为这样熟能生巧的速度感到惊叹,在亚马逊,这样的风景线很快就要消失了。

前段时间,亚马逊被报道正准备大规模使用打包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扫描传送带上的货物,用适合的尺寸进行包装,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够完成一件,比人工打包快了5倍。

如果在每个仓库部署两台这样的机器人,那么每个仓库至少可以裁减24个人。这就意味着,全美55个物流中心总共能够裁减1300人,而配置机器的成本在两年内就能够完全收回。

亚马逊的机器人帝国终于要来临了吗?

不,亚马逊亲自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要实现全自动化的物流中心,至少还需要十年。

这样的一个计划离不开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对机器人的实力推崇参与协作机器人的鼻祖之一Rethink从2008年到2017年A轮-E轮的八轮融资、牵波士顿动力狗出席机器人大会、发射机器人探测器高调投身登月赛……而亚马逊每年都会举办专门的机器人大赛,吸引各个创业公司和研发机构来参赛,展示最新的可以运用在仓库里的机器人技术。

最新打包机器人

就从这个最新的打包机器人说起,这套看起来很有清爽感的自动化打包生产线名为 CartonWrap(纸箱打包),分为扫描、裁切和包装三步。

如果将机器视为一个T型,则T字的下端(即最细的一端)为扫描分拣区。由人类员工对商品条码进行扫描录入后,放到下端的传送带上,再由机器进行扫描商品的大小和条码。

T字左端的裁切系统会同步开始工作,先根据商品大小留出相应长度的包装纸,再由裁纸刀切割出合适的大小,同商品一起在T字型中心汇合。

中心的机械臂在纸上涂好胶水,将货物打包严实,再从T字右端的传送带运送出来。其间还有一个机械臂会趁着包裹不注意,在上面盖上一张物流单。

这套系统每小时能够完成600-700个订单的包裹打包工作,而人类员工平均每小时则只能完成150单左右,机器的效率远超人类。

各类应用中的亚马逊机器人

2012 年,亚马逊以 7.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做仓储机器人闻名的 Kiva System 公司,并将其更名为 Amazon Robotics,并在2014年开始在亚马逊仓库中全面应用了一款叫做 Kiva 的机器人。

这个看起来像特大号冰壶的Kiva机器人蕴藏着巨大能量靠电力驱动,可抬起重约1.3吨的货架,并根据远程指令在仓库内自主运动。它可以把目标货架从仓库移动到工人处理区,工人便可从货架上拿下包裹,完成的拣癣二次分拣、打包复核等工作。之后,Kiva 机器人会把空货架移回原位。电池电量过低时,Kiva 还会自动回到充电位给自己充电。

Kiva 机器人被用到了亚马逊的各大转运中心,就像一群勤劳的工蚁,在仓库中不停地穿梭。而如何避免这些“工蚁”在搬运货架的过程中相撞,是 Kiva System 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物流方面,亚马逊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从Prime Air到送货机器人Scout,亚马逊为了解决物流“一公里”难题也是费尽了心思。

从2013年起,亚马逊就推出了送货的概念,至2015年底,终于推出了“Prime Air”的原型,直到2016年12月,Prime Air才完成了它的送货。从物流中心的流水线上将包裹取走,可以直接送到顾客家门口。除了下单外,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

但的续航时间和航程有限,很难满足所有条件下的航空运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亚马逊今年放出了空中快递中转站“航母仓库”的概念视频。

亚马逊给这艘航母起名为AirborneFulfillment Center“空中订单履行中心”(AFC)。

航母仓库能够载着大量的和货物悬停在13700米的高空中,到达顾客所在区域附近后,便可以载着包裹从舱内飞出,将包裹送到顾客手中,再飞回舱内等候下次任务。

除了天上的“快递员”以外,亚马逊也推出了地面上的“快递员”。也是在今年年初,亚马逊宣布在华盛顿州测试其配送机器人Scout。这是一个蓝色的六轮机器人,跟小冰箱差不多大,能够以人类步行的速度沿着人行道进行配送。

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后便会通知顾客,包裹取出后,舱门便会自动关闭,准备下一单的配送。

能够看出亚马逊在一公里配送方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只不过由于的载重限制、航母空中限高、配送机器人的安全性难以保证(曾发生过配送机器人被好奇的路人“肢解”的惨案)、以及当收件人不在家时如何配送等问题,无人配送的“一公里”难题实质上仍然没有解决。

全自动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比自动化对于时代的意义,许多人更关心的其实是机器代人带来的失业现象。但时代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无论人们如何抱怨失业,机器人时代也终将到来。就算没有亚马逊,也有沃尔玛、京东和其他大大小小的企业正试图启用效率更高的机器人。更何况,亚马逊对于全自动化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

一、更高的效率

以亚马逊分拣系统为例,分拣包裹是一项体力和精力兼需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弯腰、拾取包裹、长时间地在货架间来回。这对于工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有一定的需求,很可能筛选下来,符合条件的工人只是少数。再加上工人即使用最大的效率工作,也不足以满足亚马逊庞大的物流体系的要求,甚至曾经发生过因亚马逊要求指标超出工人能力范围,而引起工人反抗的事件。而机器人却可以不眠不休地连日工作,并且工作效率远超人力,对于物流量巨大的亚马逊来说,能24小时连轴转的机器人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二、更少的消耗

与人力相比,机器人根据其设定好的系统进行工作,很少会造成资源消耗。例如,在打包包裹方面,工人可能会将物品放入不合适的外包装盒中,例如将小物品放进了大盒子,导致要加入更多的填充物,或者将较大物品放进小盒子,导致物品被挤压变形等。而机器人则是根据物品的尺寸挑选或制作外包装,能够做到让每一件包裹都拥有合适尺寸的外盒,不会造成外包装盒及填充物的浪费,,多余的资源消耗也会随之减少。

三、更低的成本

前面提到,如果需要满足亚马逊庞大的物流需求,则需要工人拥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也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人。现如今,公司为工人提供了较高的时薪,大量的工人意味着高额的用人成本,而体力工作者的岗位轮换率较高,在招人与培训上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并非小数。一台机器人的造价虽高,但胜在工作效率高,且能够长时间工作,只需定期维护便可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平均下来,反而要比雇用人力要划算很多。

而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的事情真的马上就要发生了吗?

并不见得。且不说亚马逊全自动化的物流中心尚需十年光景,就目前来讲,亚马逊所启用的机器人仍需人类辅助才能工作。分拣机器人需要人类扫描并录入条码信息,打包机器人也需要人类将货物放上传送带,而送货机器人目前依然无法完全达成无人配送的目的,一公里依然需要物流公司解决。机器人取代的不过是人类最为繁重的体力工作,而给人们派去的是更加轻松的活计。

,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是大势所趋,亚马逊的机器人帝国也正在路上,何时建成只是时间问题。人们对此也大可不必害怕,毕竟如亚马逊所说,距离全自动化的物流中心建成还需至少十年,等到亚马逊的机器人帝国落成之时,或许人们就能够与机器人和平相处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