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厂只见机器人身影,劳动节或将成为机器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18世纪末,第二国际为了庆祝工人阶级通过罢工游行,所争取到的8小时工作制,特将每年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920年5月1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知名杂志上发布了关于劳动节的文章,呼吁劳动人民保护自己的劳动者权益,唤起了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意识。这也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精神,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历史性进步的见证。
以行业来论,八小时工作制来自于制造业广大工友们的长期斗争。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趋丰富,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纯人工的八小时工作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并且,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人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形下,企业需要承担较重的运营负担。因此,降本增效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工作重点。
工业机器人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于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担忧:未来的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成为主要劳动力?那时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机器替人”场景应用丰富,工业机器人打响千亿级版图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98.2亿美元,2013至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1%。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68.2亿美元,占比为56%。工业机器人俨然处于一片广阔的蓝海之中,这与工业机器为工业生产带来的优势息息相关。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场景下,工人们八小时的工作制,工业机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时循环工作,能够做到生产线生产的最大产量,并且机器人超过八小时之外的工时无需给予加班费用,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工业机器人能够避免长期高强度工作后产生的误差。企业只需能留下少数能够操作工业机器人的员工进行维护作业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在工业机器人的运用场景下,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显著。
另外,在一些危险的生产场景下,工厂采用机器人生产,可以解决很多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它能保护人类安全。并且,工业机器人通过机械性、重复性、有规律的工作,使得企业通过对机器的管理,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每天的生产量,从而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产能去接收订单和生产。
“机器替人”的应用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工业富联的关灯工厂。关灯工厂的特色鲜明 ,及工业AI与在工业现场场景下的融合应用。用工业富联副董事长李杰教授的话来说,”在关灯工厂的运作中,自动化导入是前提,数据采集是基础,平台构建是核心,工业AI和是“无忧生产 ”的关键。”我们可以发现,在“关灯工厂”中,工业机器人可以说是构成无忧生产的重要组成。
工业生产无法忽略“人的价值”,协作机器人蓬勃发展
尽管工业机器人可以取代一部分人的劳动力,但在一些工作领域,还是不能完全脱离人类。而协作机器人是一种被设计成可以安全的与人类进行直接交互与接触的机器人,它拓展了机器人功能内涵中“人”的属性,使得机器人具备一定的自主行为和协作能力。
2008年UR公司推出协作机器人UR5,从此,协作机器人的市场大门被打开。2014年,库卡发布第一款七轴机器人,它首次实现了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直接合作。此后,ABB、Fanuc相继推出了协作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协作机器人的浪潮。
作为与人类直接接触的机械设备,协作机器人最重要的特点毋庸置疑是安全、可靠,另外,易用性和灵活性则是刚需。
易用性是机器人控制器设计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员工对机器人操作问题。因此,不断优化代码,提升协作机器人的简单易用性,是协作机器人企业长期努力的方向。另外,协作机器人的灵活性主要是需要适应于柔性、灵活度和精准度较高的行业,比如电子、医药、精密仪器等行业。
而安全性和可靠性,则是协作机器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前提下,才有谈论“降本增效”的必要。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6年3月发布了《ISO/TS15066 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Collaborative robots》标准,该标准作为支持 ISO10218“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补充,进一步明确了协作机器人的设计细节及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人机协作实现”1+1>2”
随着人与机器人 的配合越来越密切,由此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职业,比如“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在菜鸟物流嘉兴未来园区的无人仓中,除了布满排列密集的货架,还有各种AGV搬运机器人、无人叉车、机械臂。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机器人的状态。机器开工后,如若发生异常,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不仅能在屏幕上看到,还能在手机上看到,机器人本身也会亮起红灯。这时,系统运维员就要迅速赶到机器人旁,看看是货物卡住了还是掉落了,或者是放错了托盘,纠正完异常状态后,再给机器人复位。
这只是工业机器人与人配合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目前已经应用的场景看来,机器人或许可以替代人从事一部分工作,但只是一部分重复性的机械性工作。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教授的话来说:“机器人和人类最大的区别是,机器人目前还不能做到将没有学过的东西臆想出来。”因此,与其说工业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不如说工业机器人是人类的伙伴,只有人机协作才能取得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