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聊天机器人在中国的普及将比美国快

机器人技术 2021-05-31 11:48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科技圈内谈论最多的就是和机器人,而驱动两者快速前行的核心动力,就是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AI)。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可以为人类做什么?它对人类未来又会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2017年认为是机器人之年。这里所说的机器人,并不是《终结者》系列中的T-1000,也不是每隔几个月上头条的人形机器,而是出现在你的客厅,拥有人工智能的各种独立设备。在这股机器人浪潮中,从知名度来说Google Home和亚马逊Echo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而从技术角度来说,国内也有一家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在了前列,那就是百度。

与Google相同,百度也是从起步,逐渐延生至各种数字和物理领域。作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掌舵者,吴恩达(Andre Ng)拥有着丰富的AI经验,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当过人工智能研究专家,也担任和领导过Google Brain项目。在他看来,这些设备应该称之为“对话式计算机”,而且认为这些设备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说话。

Google Brain是极具建树的人工智能项目,皆在于帮助硅谷加深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所谓深度学习,并非是考虑到所有可能然后根据特定动作做出响应,而是“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发展思路,通过大量数据来辨别人类的行为模式,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模拟人类大脑是如何吸收信息的。吴恩达在Google工作期间,担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扫描数百万张在线图片让人工智能知道什么是猫。

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完成了从学术象牙塔到硅谷各家实验室的迁移,而现在正朝着我们的客厅进发。今年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CES大展上,同很多涉足人工智能的企业一样百度也推出了自家的AI机器人--小鱼(Little Fish)。同市面上很多助手相同,它拥有一个小触控屏幕,能播放音乐、阅读新闻、回答琐事。相对于其他没有屏幕的助手,吴恩达表示小鱼能够更快的显示各种信息,例如餐馆菜单等等。

在CES大展上,吴恩达接受了The Ringer编辑Victor Luckerson的采访。访谈内容涉及中国和美国在数字助手方面的差异(目前小鱼仅支持中文);为何我们不需要惧怕杀手机器人;在敌对的政治环境中工作的可能性。处于文章长度和主旨方面的考虑,谈话内容经过一定的编辑。

问大部分家庭助手并不具备屏幕。那么为何小鱼会有屏幕?

吴恩达人类从计算机上获取信息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视觉。在很多场景中,视觉呈现往往更具效率。如果我问你,Victor,锤头鲨长什么样子?你会怎么向我解释这个名词?最佳的方式肯定就是图片。

我们不妨设想下这个场景,你感到饥饿想要点外卖,家庭助手会读出列表上显示的附近10家餐厅名字,然后你说“3号餐厅”,然后再读出菜单上拥有的50个菜品,然后你说“好吧,我想要第47号菜品” ,自然这样你也能点到外卖,效率是极低的。屏幕无疑能让你快速浏览大量餐馆、各色菜品,并能根据图片信息来选择你想要的外卖。

问语音助手在同人类的交互方面,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便携式设备上和在家用机器人上是否存在差异?

吴恩达当你体验过这些家用机器人之后,你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感觉。想象下你在家靠在柔软的沙发上,家用机器人的优点在于你几乎能获得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例如“小鱼,我想要一瓶水”,那么小鱼就会将水送到你的手中。

你再回想下在智能手机端你是如何操作的,你需要先找到手机,解锁手机,找到正确的应用程序...,很明显这种更快、更自然且更高效。我认为2017年将会是对话式计算机崛起的一年。

问Google的人工智能几乎不带情感色彩,而Siri则有脚本化的笑话,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后者更加的人性化。那么百度的人工智能又是什么风格的?

吴恩达目前两种风格我们都有使用。我们的大部分功能都围绕着如何为用户提供方便而设计的,例如“展示照片”、“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找个理发师到家中为我理发”等等,这在中国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我们还有一项服务,当用户在问及“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你是否有女朋友?”,“你想要成为我的女朋友吗?”,它就会说“我只是想要聊天。”友情是我们所支持的实用案例,在我们的用户群中非常受到欢迎。

问在相同的数字助手上,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的用户是否会获得不同的交互体验?

吴恩达因为不同的市场压力和市场机遇,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在演变过程中就存在差异。日本和中国地区的消费者,更能将计算机当做人来看待。日本文化对机器人非常友好,而中国也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存在。我认为个性化聊天机器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要比美国更快。

我并不确定你是否听过微软的小冰聊天机器人,相对于在美国地区的Tay和Zo,小冰的接受程度明显更快。值得一提的是,百度Duer平台(类似于Siri的语音助手平台)的负责人实际上是微软小冰的创始人。

我认为必须要按需服务的方式运行,因为高人口密度的原因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程度要更快。而且所提供的服务是非常便宜的,当你想要某人上门洗车;当你想要厨师到家中给你做饭;当你想要美发师上门给你理发,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很高,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可以很经济。

问现在公众存在很多担忧,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将会让更多人失去工作。有没有办法避免这个结果?我们又将如何面对这个挑战?

吴恩达我很高兴你提出了工作的问题,因为我也认为这是真正的大问题。我并不认为因为这些担忧就应该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是人工智能在长期的发展和成熟后,将会让人类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释放,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高级的事情。正如工业革命释放了人类重复劳作对身体形成的苦难,而人工智能将会释放人类在心理上的众多苦难。例如,没有人喜欢堵车,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城市解决这个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担心我们未来没有工作。每一波科技浪潮都会创造大量新工种,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人类可能无法适应。我认为我们需要用新的方式来教育人们适应浪潮中出现的新工种。我认为MOOCs(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或许将成为解决方案之一,但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问去年你表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你曾谈及人工智能研发过程中最稀缺资源是数据。这是否意味着初创型企业和学术型机构将无法和百度、Google这样拥有大量数据的公司竞争?

吴恩达现在我们用五年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培训。这是非常大的数据。其中来自垂直领域,拿医疗图像举例好了,事实上整个世界目前也没有太多的图像数据。而且我认为现在存在很多垂直领域,一旦公司能够获得哪怕是不多的数据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且,我认为在很多垂直领域并未纳入到大型企业发展规划中,但如何高效的收集这些数据会是这些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目前在欧洲,政府对大部分科技企业都怀有敌意,而伴随着即将上任的新总统,这种情况也将会在美国上演。那么你认为中国政府会如何看待技术?中国是鼓励创新还是站在技术的对立面呢?

吴恩达我并不确定。我会说目前在美国进行深度学习研究都得到了DARPA的资助。我在斯坦福的研究项目就得到了DARP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这使得我们能够对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诸多基础研究,最终转换为基础技术。我自然希望包括美国、欧洲、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继续支持这项研究。

我经常将人工智能比喻成新型电力供应。大约100年前,电彻底改变了农业、交通和制造业。我认为人工智能同样在驱动着工业的升级,它已经从网络搜索、广告、语音翻译、等方面改变了IT行业。在本届CES大展上我们宣布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将大量的计算机转换为家电。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已经有了明晰的道路来改变医疗保舰物流,而且未来,很多行业将会因为人工智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