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突破机器人伦理瓶颈 或将迎来全新文
来源科技日报
机器人Roboy与人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一峰
刚刚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了不少“黑科技”,机器人Roboy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这个会卖萌、会脸红、会对话的机器人。不由让人感叹机器人科技发展之迅速。二十多年前,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在长篇小说中《哭鼻子大王》里描写的还只是一种畅想,今天却变成现实了。
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能够把人说的话、做的事,甚至记忆、情感、意识等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下来,然后再进行技术还原,让机器人说出有感情的语言,做出带情感的动作,甚至像人那样去思考。这不由让人百感交集、喜忧参半。
事实上,自从人类开始创造机器人,就一直处于纠结之中。一方面,作为机器人的创造者,我们总是希望让它们尽可能地像“我们”;另一方面,我们又很担心它们太像“我们”而对我们造成威胁甚至无法掌控的伤害。虽然限制机器人的呼声时有所闻,但机器人在外貌言行上越来越像“人”,而且还可能具有自主意识,是不争的事实与可预计的未来,其所带来的问题也远远超出了技术的层面,而涉及哲学、政治、道德等领域乃至人类文明本身。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新技术进展经常带来伦理和文化的问题,而伦理与文化瓶颈的突破,又往往为新技术发展提供条件。人机共处社会的伦理秩序和文化规范将出现何种变化,又将如何重建,或许一时还无法拿出答案,但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值得引起深思。
笔者以为,对此不妨抱以一种审慎的乐观。所谓审慎,是指必须对机器人技术的滥用提高警惕,高度发展以至于无法驾驭的机器人固然让人心生戒备,但最应防范的或许还不是机器人的“去工具化”,而是作为“工具”的机器人被恶意使用。,在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中,应为其进行拒绝自我黑化的设置,更应提高其防“黑”能力。,既要为机器人设置安全定律,更要健全人类使用机器人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
而所谓乐观,则是指应看到机器人的发展为人类文明更新提供了机遇。科技的进步总会带来文明的创新。如果我们把机器人看作一种技术,那么人类历史上或许还没有过哪一种技术促使人们如此深刻地思考人性本身。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机器人特别是高度仿真的机器人广泛进入人的生活,成为人的服务者、陪伴者、帮手、合作伙伴甚至朋友、爱人,人机关系成为新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或许这会带来一些动荡不安,但新文明的曙光也将从中冉冉升起。
责任编辑赵明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