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还要加把油
猛然间,机器人这一概念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热潮,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国际机器人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了27%,中国市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了54%,连续两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制造业的顶端,国内已经建立或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数量近四十家,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制造企业数量更是从年初的200余家猛增至今日的800余家。仅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机器人概念的企业已超过五十家。在这样迅猛的发展速度下,我们是否陷入了“人满为患”的困境?
事实上,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仅占国内市场的20%,与庞大的需求相比,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显然还不够大,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基本被跨国巨头所垄断。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三高”产业,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但国内不少企业却处于“三低”甚至“三无”阶段。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生产和组装工作。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诱惑,如果我们只满足于低端市场的同质化扩张,而不追求高端市场的突破,那么国产机器人产业和应用的未来都可能面临困境。对此,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中国制造仍需要继续努力。作为全球制造业的焦点,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将其视为战略新兴技术。我们国家的机器人产业仍然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特别是在产业上游基础研发方面明显不足。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洪光指出,国产机器人在核心元器件、材料及制造工艺、系统设计、测试与验证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产品性能及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为了迅速提升国产机器人的自主创新水平,需要、科研部门和企业形成合力,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也强调,我们需要整合国家资源,进行模式创新。与国外的企业为主体不同,在中国,机器人发明专利申请和研发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限制了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创新。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曲道奎建议国家多建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检验平台,让各个企业在统一的赛道上自由创新地奔跑。中国机器人产业能否摘得这颗熠熠闪光的明珠,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