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进击 提高机器人产业盈利能力
当下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崛起无疑是引领风潮的先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关键零部件、中游的设备厂商以及下游的行业应用三大板块。通过对国内机器人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大约40家企业中,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与下游的系统集成商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平均毛利率稳定在约30%,共有18家上市公司深耕这两大领域。而中游的本体制造商的毛利率较低,介于10%至20%之间,约有20家上市公司在此领域布局。这一现象反映出国内多数上市公司更多地涉足机器人制造的低附加值领域,而高端核心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也引发了业内对“高端产业低端化”现象的担忧。
随着智能化浪潮的推进,国内机器人企业的转型之路愈发显得紧迫。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成熟和爆发期已经来临,对此,企业如何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将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是机器人的操作结构。以德国kuka公司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机器人结构的优化升级。他们通过将传统的并联平行四边形结构替换为开链结构,并巧妙地运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大大拓展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并提升了其性能。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通过现代设计方法如模态分析和仿真设计等,实现机器人操作结构的创新设计,将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
是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性能已经有了显著提升。现在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控制传统的6轴机器人,还能控制更为复杂的21轴甚至27轴系统,并实现了软件伺服和全数字控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研发开放式的模块化控制系统,并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发展,以便实现标准化和网络化。
机器人的传感技术也愈发重要。除了传统传感器外,激光和视觉等新型传感器已经被专业机器人所采用,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当前,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是研究热点,特别是在非线性、非平稳和非分布情形下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将极大地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技术也逐渐成为机器人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些先进的机器人公司已经开始利用技术来提升机器人的功能。如今,技术不仅用于仿真和预演,还被应用于过程控制中,如通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辅助遥控机器人操作者。未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更加适应复杂环境。
国内机器人企业正面临着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集中资源在关键领域进行研发和创新,才能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机器人技术
- 重点进击 提高机器人产业盈利能力
- 美担心中俄研发机器人武器造出现实版终结者
- 给机器人加上AI摄像头,这家公司让物流更智能安
- 戴尔创始人 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
- Universal Robots全球导入5万台协作型机器人
- 科沃斯机器人谭文书
- 微明星机器人:智能伙伴还是科技新宠
-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 机械制造业增长快 成拉动沧州市经济主力
- 工业4.0科普 我国智能制造系统构成
- 超过25%英国人称未来和机器人谈恋爱将非常正常
- 全球首款远程超声机器人在深亮相
- 技术+政策双轮驱动 加速服务机器人发展进
- 宝鸡消杀机器人厂商
- 欧盟发布最严人工智能监管框架,将对跨国大型
- 未来的体内医生:纳米机器人可精确找到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