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爆中国机器人企业泡沫式增长 自动化风险遭
自担忧社会生产力在2009年起可能不足以来,一直在积极寻求提升生产率的方案。而其中,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被看作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与此中国的厂商也正因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双方的诉求不谋而合。到了2013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进口国。
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鼓励本土制造商与外国企业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十二五”经济计划中,特别将机器人生产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期望培育出若干家本土的领军企业,计划年产量达到惊人的13000台。
这一政策的背后却存在着风险。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一次机器人产业大会上提醒:虽然干预可以短期内推动产业发展,但也容易催生泡沫。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小型生产商,纷纷涌入机器人生产领域,因为这一行业听起来充满吸引力。
据报导,中国目前已有420家机器人公司,其中30家正在建设或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中国的产业政策有时容易偏离轨道。例如,前不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便是一个警示。对这一尖端科技的大力扶持反而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重复投资,最终造成大量坏账,利润被大幅削减。
尽管专家们认为机器人产业尚未走到那个阶段,但已经出现了一些隐忧。中国市场因其独特的碎片化结构——拥有31个基础省级市场——使得无论中央想要扶持怎样的企业,各地都会竞相成为地区的“冠军”。
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约销售了37000台机器人,其中四分之三来自海外。为了达到中央设定的目标——本土购买量占总数三分之一——本土机器人生产量实现了两倍增长,约有1万台左右。到9月份为止,已有超过半数中国企业对机器人产业进行投资,其中八成是投资新进入该产业的企业。机器人产业的股票价格已经接近翻倍。
中国的出口大省浙江和广东——也是中国的主要制造中心——正面临真正的挑战。浙江省工业投资委高层表示:“我们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希望通过发展机器人技术替代重体力劳动。”地方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激励措施。例如广东东莞设立了2亿元的投资基金来资助本土企业投资机器人产业。然而对机器人的大量需求并不代表对生产机器人的企业有大量需求。由于许多生产商仍使用传统的操作体系和配件,未来如果不谨慎选择供应商和机器人品牌不仅可能面临程序语言问题还可能面临维护难题。此外过度自动化本身也存在风险苹果公司的代工工厂富士康曾计划配备大量机器手臂但最终不得不撤销计划因为机器人在许多领域尚未超越人工劳动力。自动化转型是为了长期竞争力但也需要谨慎规划执行以确保不会过度依赖自动化并规避潜在风险。
机器人技术
- 英媒爆中国机器人企业泡沫式增长 自动化风险遭
- 少儿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新中国的第一:创新引领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 Facebook做聊天机器人一月内吸引上千开发者
- 苹果对撕FBI剧终 神秘组织解锁iPhone
- 3D传感黑科技加持,奥比中光出征CES2025
- 华硕吃鸡神器和智能机器人亮相2018开放平台发布
- 智能制造模式下中小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 德国工业机器人发达吗
- 京东加码无人技术 物流机器人上演斗天大戏
- 微软最新AR专利分享介绍了『全息图像分割』技术
- 国产机器人工业的未来
- 为确保训练数据公开透明 英国政府将加快制定人
- 工业机器人就业方向如何?中职优选
- 不敢坐无人车Waymo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保障
- 在全球制造升级大背景下,我国机器人发展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