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政策逐步落地 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
近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通告,特别挑选出包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十家企业,作为示范单位开展机器人作业的试点工作。这些企业主要涉足煤炭、石油、钢铁等基础产业领域。随着“机器换人”概念的普及和深入,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大,市场潜力巨大,有望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工业机器人,一种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的机器装置,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劳动力相比,工业机器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全天候工作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这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等多个领域。其中,汽车工业的应用尤为突出,占比高达38%。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地,这些地区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一半以上。
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仍待提高。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企业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本土机器人企业不得不购买昂贵的国外设备,这无疑限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摆脱这一局面,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可以视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了3.69万台,同比增长了36.52%,购买量占全球的五分之一。而在之后的2014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更是超过了57000台,同比增长了54%以上,显示出其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的密度平均值为55,而中国仅为21,远低于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机器换人”政策不断落实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一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的公司,如汇川技术、智云股份、科远股份、秦川机床等,有望在机器人红利下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意味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意味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已经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