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2015年,中国南车全资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供应商英国SMD公司,同时小米等基金联合投资NineBot平衡车并全资收购国际巨头Segway。而仅仅两个月后,阿里巴巴与富士康也纷纷向日本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BRH注资。这些大手笔的资本动作反映出全球范围内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增长和投资热度。
这一趋势在中国尤为明显。在短短一年内,中国机器人销量从全球销量中的一部分迅速增长到了占全球增速的两倍多。作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创投机构,联创永宣近期宣布将战略投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作为国内机器人研究的领军单位之一,拥有众多突破性技术成果,如仿人形灵巧手、空间机械臂等,被广泛应用于重大项目中。尽管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但在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时,哈工大仍需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打通产业链并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在此背景下,联创永宣高级副总裁王宇航详细分析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和投资机会。他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力量,但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外资企业占据。外资企业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具有优势,而国产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尽管中国制造具有成本优势,但在机器人行业,性能的提升是关键,只有性能提升才能带动产量和价格的下降。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机器人公司如新东机器人是依托科研院所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近年来国产机器人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了突破,如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出现已经带动进口价格的下降。减速器的价格降幅达到30%~40%,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进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国内机器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海外巨头到创投机构,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国产机器人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机器人研发领域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这是一个汇聚基础理论、工程材料、加工工艺、应用技术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的任何环节中,缺失或短板都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步伐。以我国为例,面对机器人关键技术的挑战,我们仍需努力追赶,比如无故障运行时间,相较于国外长达10万甚至15万小时的标准,某些国内知名品牌仅能达到5000小时,显得捉襟见肘。而在精密度方面,一些调试初虽能适应生产,但时隔不久便出现偏差,性能稳定性令人堪忧。
国产机器人产业在多行业融合及细分行业方面有望取得显著突破。从产业链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上、中、下游的发展各有特色与困境。
在上游环节,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壁垒极高。以日本纳博和住友两家公司为例,它们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国内企业虽数量众多,但多数集中于系统集成领域,核心部件高度依赖进口。高校及科研院所虽拥有基础研发能力,但“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成果转化的道路仍然坎坷。
中游的机器人本体是产业链的核心,但净利润率不容乐观,安川和库卡的净利率仅为个位数。相反,系统集成的利润率更高。
下游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庞大,预测全球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中国市场亦不例外。在这个环节,国内企业众多,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面对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的现状——上游被垄断、下游需求旺盛,一些企业采取“零部件向单项集成”和“本体向综合集成”的发展模式,前景被普遍看好。产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成为我们在机器人投资领域的两个主要策略。
我们投资的视野不仅局限于国内。海外市场中一些优秀的并购标的也被我们纳入考虑范围。这个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我们有信心借助资本力量进行并购,形成规模效应。资源整合也是我们的重点。虽然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但在服务机器人等领域,产品销售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技术,还受到市场推广力度、产品设计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将借助在媒体、文化等方面的投资优势,助力机器人公司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方面的发展。
未来,我们还将与哈工大集团携手,在国内外寻找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小而美的公司进行收购或合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坚信,通过合作与创新,国产机器人产业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