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AI进行临床诊断,至少今天看还不靠谱

机器人技术 2025-03-30 02:09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报告会聚焦人工智能与病理切片诊断,群英荟萃上海共探智能医疗未来

6月10日,由CCF YOCSEF主办的《人工智能与病理切片诊断专题报告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医生、AI专家、投资人及律师等行业的领军人物,共同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与挑战。

一、人工智能诊断的可靠性

在会议中,关于人工智能诊断的可靠性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朱虹光教授,作为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区副主席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尽管在某些比赛中,人工智能的表现看似超越了病理学家,但在实际诊断中,人工智能的可靠性仍然存在问题。以一次谷歌比赛为例,人工智能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88.5%,但朱教授强调,在医学领域,一个小小的误差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他对于目前人工智能在诊断方面的应用持保留态度。

二、人工智能诊断的瓶颈

朱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诊断的瓶颈在于对整体观察的缺失。他通过举例说明了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关注的全貌而非局部。微瞰智能创始人兼CEO李冠男博士也提到了算法在不同尺度下的应用问题,并强调了AI与医生的合作重要性。病理技术装备专委会常委何金则指出了制约人工智能诊断的三个方面,包括切片标准化、影像清晰度和AI公司与病理科医生的合作。

三、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陶晓东博士了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点。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医生时间有限、技术经验不足和成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特聘教授于观贞则关注于通过新技术手段解决病理科医生难以诊断的疾病。李冠男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病理科医生减少工作量,定位病灶区域。

四、数据的归属问题

会议还涉及到了数据的归属问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刚指出,目前医疗机构内病历的管理执行依据是卫计委的规章,数据的归属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他强调,患者是病例的生产者,而医院拥有知识产权,但病历是否患者与医院共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网络安全法》的某些条款也涉及到了数据隐私的问题。

上一篇:人工智能进门诊,写病历不用动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