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加快核心零部件和生产装备的自主研发。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联合科研院所、区域内中小企业等资源,加大关键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应用。充分发挥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通过加速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套作用,加速核心零部件创新成果的检验检测、产业化应用,扶持具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创业公司。
2、应加快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的推广应用,开展行业应用示范,以行业标准为引领,提升机器人产品质量,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细分行业较集聚、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开展行业应用示范。通过培育一批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分行业、分批次开展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培育壮大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领军企业。
3、应打造一批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企业及产业集群。东北地区发挥科教资源和传统装备制造基础优势,京津冀地区充分利用北京技术、人才、金融等资源,长三角地区着力在核心零部件、高端产品等方面加大突破,珠三角地区基于家电制造、食品加工、五金制品等细分产业优势,发挥深圳创新活跃的优势,各地各扬所长,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增强机器人产业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经过此次肺炎疫情,制造业企业对自动化生产的认知有望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逐渐成熟,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据国际工业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到51.2亿美金,同比增长30%;2018年至2019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上下游供应链进一步成熟,国内工业机器人产品硬件成本下滑,目前业内产品能力较强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已将产品的投资回收期压至2年—1.5年内。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较长,涉及企业众多。在这条产业链中,机器换人的根本驱动力是其相对于人工的经济性,上游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成本降低是实现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