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平在木偶制作间内全神贯注地为新研制的木偶制作偶头。李秀平与木偶戏的不解之缘起于儿时,幼年时就特别喜欢看木偶戏,那时还没有什么剧场之类的,就是走街串巷。每次有戏班子来演出的时候,她都是第一个跑去。因为村和村是相连的,戏班子也会去相邻的村子轮回演出,演出的时候她也会跟随着戏班子重复观看木偶戏演出。
从儿时跟着村里的戏班学习,到后来正式拜师学艺并成为济南木偶戏的第六代传人。李秀平一路走来积累了许多经验,从中也发现传统木偶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例如木质木偶动作相对简单,表演中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演出的场次就会受到局限。传统木偶的内核结构就是木质结构支撑,现在木偶内核结构是用机器人技术,融入现代的科技,自动化的演出舞台,再加自动化的木偶机器人去演出,就不会受人员、场地的局限,极大地提升现场演出效果。
2016年李秀平组建了团队,开始研发自动化木偶戏,利用程序控制木偶进行表演。经过不断努力,李秀平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木偶机器人”,木偶可以做出鞠躬致谢等细微的动作表情。移动舞台设计上也最大化做到便捷和智能,实现10分钟内完成整体舞台的收装。木偶机器人和移动舞台只是一个载体。
李秀平说“木偶是一个载体和平台,剧目和内容才是木偶戏的核心。我们现在不只是在研发机器人和木偶艺术的一个结合,更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我们希望创作更多积极向上的中国元素故事和内容传播给广大观众。才能让更多的人喜爱木偶戏,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李秀平认为,非遗木偶剧种的发展,应该是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以传承、弘扬传统艺术为本。另一方面,非遗表演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不能变成“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