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民工增量减少近三百万,但为何工业机器
导语农民工快要增长不动了,作为替代应有越来越多的工业被制造出来并投入应用,可为啥2018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上演”高台跳水“?
近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逝,我国加速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以解决劳动力问题。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
这一增量比上年减少了297万人,增速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也是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自2015年以来的首度回落,0.6%增速更是近10年来跌破1%。按上述逻辑,作为替代,应有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被制造出来并投入应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竟然走出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并迅速转为负增长。这一趋势甚至延续至2019年,一季度产量累计同比为-11.70%。
为何如此?农民工增长不上来,工业机器人负增长,谁来干活?
农民工快增长不动了
尽管农民工总量还在增加,但增量已很有限。《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对比2017年来看,增量减少297万人,增速明显回落1.1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0.6%是近10年农民工增速跌破1%,创新低,也是2015年后增速回落。2015年农民工增加1.3%,较2014年1.9%有所下降,随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上升,分别为1.5%和1.7%,直至此次明显回落。
不仅总量增长少了,农民工进城和跨省流动也在减弱。2018年的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为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下降1.5%
外出农民工中,到省外就业农民工为7594万人,比上年减少81万人,下降1.1%;而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672万人,比上年增加162万人,增长1.7%。并且,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已达56%,占比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增长不上来,流动性也在减弱,使得从输入地来看,一些地区的农民工就业人数正在减少。
数据显示,2018年在东部就业的农民工为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下降1.2%,占农民工总量54.8%。这其中,在京津冀就业农民工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珠三角就业的农民工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下降3.9%。
不过,东部在长三角就业的农民工为5452万人,仍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2%。而在东北就业的农民工905万人,比上年减少9万人,下降1.0%,占农民工总量3.1%。作为对比,2018年在中西部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中部增加139万人,增长2.4%,占农民工总量21.0%;西部增加239万人,增长4.2%,占农民工总量20.8%。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农民工增量减少受多重因素影响,这包括人口增长动力减弱和城镇化快速推进。
231万农民工逃离珠三角?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农民工就业人数减少成为一个突出现象,甚至可以说,珠三角成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数量减少的“主力”。这还不是珠三角农民工数量减少,2017年就已减少了45万人,两年合计减去231万名农民工。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制造业重镇,珠三角一直是许多农民工务工首选之地。应该说,正是大量农民工涌入,才支撑起珠三角经济腾飞,并以此继续吸引人口。
目前,广东全省约有2500万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其中农民工占七成以上,而超过九成产业工人集中在第二产业,大量集中在珠三角制造业。
,近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珠三角经济发展与农民工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这其中,一个大致的逻辑是,因为劳动力逐渐减少,企业深受“招工难”困扰,随之而来的人工成本攀升迫使部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以及部分产业加速向自动化转型升级,由此逐步减弱了整体的用人需求及吸引力。
轰轰烈烈的“机器换人”行动,便是变革的产物。2014年,“世界工厂”东莞开始大力推动“机器换人”,以抵消劳动力减少的影响。2014-2016年工帮助企业节约用工达20万。
广东全省则是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珠三角迅速成为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这与其农民工数量的减少几乎是同步。仅2016年,广东全省新增应用机器人达2.2万台,总量超6万台,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数以万计的企业参与其中。
胡刚说,近年,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较明显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开展“机器换人”,许多企业纷纷跟进,进而直接降低了对农民工的需求。
机器人为何“高台跳水”?
确实,过去几年,“机器换人”立竿见影的效果,促使诸多企业投入改造升级。
201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之后,至今保持这一地位。,强大的“供需法则”作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产量激增。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2016年增长34.3%,2017年增长68.1%,呈现逐年递增、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更有个别月份产量翻番。
,这一趋势竟在2018年迎来转折。2018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9.6%,上半年降为23.9%,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9.3%,全年收于4.6%,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
逐月来看,拐点出现在9月份,当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突然降为-16.4%,随后每月均为负增长。并且,这一下行趋势延续至2019年,今年一季度为-11.7%。
农民工增量减少,理应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产量为何出现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这一现象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最终均指向一个现实需求端发生了变化。一个普遍观点认为,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跌落,与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需求下降有直接关系。
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永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开始,经济波动,不少制造企业出现订单减少或资金紧张等情况,对“机器换人”转为保守或持观望态度。
营收增速下降几乎是普遍情况,比如埃斯顿2018年营收增长35.72%,上年为58.69%;拓斯达2018年营收增长56.73%,上年为76.51%;华中数控更从2017年的21.21%降为2018年的-16.81%。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