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自动化布局成果如何?“摸石头过河”的

机器人技术 2020-02-28 13:35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导语不久前,互联网周刊与Net研究院联合发布2019中国科技企业排行榜50》榜单。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一。扫地机器人科沃斯、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分别居于第三位、第八位。

 

       富士康的自动化布局

       富士康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2014年实现百万台工业机器人布置、5-10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工厂布置。而今8年过去,现状如何?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根据富士康集团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公布的历年财报数据

       在2013年的时候,公司全年营收约在2500亿元左右,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

       而2017年的时候,公司全年的营收增加到了3545亿元,员工却下降到98.8万人。

       四年时间,公司营收增长了1000多亿元,而员工总数却减少了20多万人,其“百万机器人计划”效果可见一斑(员工数据来自于富士康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

       而根据其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目前,富士康及其下属企业共拥有超过8万台机器人,超过1600条SMT生产线,超过17万台的模具加工设备,超过5000种测试设备,第三方开发者3000多位,1000个以上的APP,。

       2018年,富士康投入用于研发的费用近90亿元,整个企业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9.2%,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回报则是自动化效率15%的提升。

       熄灯工厂的逐步推进

       截止到2018年底,富士康就已经成功改造了多家“熄灯工厂”。以深圳的“熄灯工厂”为例,单条生产线从318名工作人员降低到38名工作人员,减员接近90%,生产效率却提升了30%,库存周期降低15%。

       今年4月,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表示,2018年工业富联在“熄灯工厂”方面的尝试就是内部的一个试验,目前公司已经在精密工具和通讯设备制造板块完成“熄灯工厂”的样板改造。

       李军旗表示,“熄灯工厂”目前只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富士康的熄灯工厂是要开创一个全新的制造业形态。而未来,整个3C电子行业的头部企业,还将强化5G业务,持续摸索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制造型企业和推进智能制造。

       在2018年,富士康完成改造的“熄灯工厂”共实现营收47.66亿元,其中,产能提升18%,人力耗用减少84%,实现每百万营收制造费用降低11%,管理费用降低8%。

       对物流自动化的探索

       ,移动机器人作为自动化重要环节,富士康也做出相应探索——相比于自主生产,富士康往往侧重于寻找公司合作(3C行业多如此,如华为)。而在选择中富士康基于产品与生产经验,更侧重于的柔性。

       富士康的生产线多样,以手机为例,就有苹果、OV、小米等多样,生产线的变更极其频繁。而这种柔性化生产就要求产线具有更轻松的转换工作流程,更新成本低廉、运行高效可靠的运行等特点。故而在车间内不乏无轨自主导航的车体。

       以SMT车间为例,通过AGV搬运,实现了仓库电子物料的自动配送AGV根据生产需求指令,前往物料配送点获取物料——将物料从仓库运送至产线下料点——空车回仓。而在该过程中部分时候,AGV也会附带电梯通讯、实现物料跨楼运送功能。而做到应用,AGV需要解决生产环境复杂、人员流动频繁、路径规划、任务车闲忙安排等问题。对机器人及调度系统的敏捷性与智能性要求较高。

       据悉,富士康某AGV应用已交付上线近半年,连续两个月无故障,每周工作7天/24h运作运行,平均每台AGV每天搬运次数约50趟。

       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难题

       富士康机器人应用、自动化过程可喜,可国内自动化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呢?确实不少。

       资金问题——从终端(需求自动化改造却没有资金)到本体商(想要研发技术,却难以大量投入),各个环节透漏的信息总是“缺钱”(2018年富士康研发投入90亿元,已经超过了小米、比亚迪等企业)。

       资金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

       如低价竞争;低价的确淘汰了一批企业,让部分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利润降低,一定程度拖延了研发的进程。

       如投资方的热情消退——这是行业发展必经阶段,从大量热钱涌入、燃烧,冷却、退场,烧过后留下的企业才是真金。

       技术问题——核心部件、制造工艺都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外企业产品涌入时候显得尤为迫切。盗版技术、低劣制造工艺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它们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获得青睐;更高制造工艺、更多成本从而售价更贵的产品被排挤出来。

       值得一提这类低价产品也促进了自动化的普及,如果粗制滥造的广泛应用,也将损害终端市场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形势——国际形势(贸易战)对制造业的影响颇为强烈——市场信心不足、企业不敢过多购买自动化设备——以销售额过3亿元却70%生产订单来自于华为的3C企业为例,华为“黑名单”一出,企业人心惶惶。

       人才短缺——正应了冯导《天下无贼》黎叔所说“21世纪什么最缺?人才”这句话,自动化行业作为密集型产业,缺人缺到逢“诉苦”之时必定要说这个问题的地步。

       有这么一个段子更是讽刺了国人对于技术的态度——“中国技术为何不如国外?”“您想您孩子长大了从事什么职业?”“公务员”……

       好在如今已有应对措施,如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开办相关专业,加大培养力度;企校联合;协会组织相关培训等等……但知识学习的过程漫长而艰苦,还有待时间沉淀

       还有诸如行业松散,无组织、标准,规模企业优势不明显,自动化要求初级,行业壁垒等问题。

       谈发展好自动化,确实需要时间。可中美贸易“美”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时间或是最为短缺。为此行业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早期发展经验。

       日本半导体行业企业一度占据了世界DRAM80%市场——在技术与制造工艺、价格上都远领先于美国,而真正崛起的原因便是政府领导的“官产学”一体化研发结果。1976-1979VLSI启动,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大公司联合日本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EIL)、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共投资720亿日元用于其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突破。

       1980S即刻迎来辉煌时期,而当1990S失去市场之后,日本也合并整合与转型,从其了“官产学”项目。

       中国自动化潮流不可逆,处境却颇为艰难,唯有天下为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